红旗-9疑云48小时:中国一句“不供交战方”打破中东情报迷局
红旗-9疑云48小时中国一句“不供交战方”打破中东情报迷局
中东战火刚歇,一则“中国军援伊朗”的传闻就撬动了特拉维夫的神经,却在北京的冷静回应中迅速降温。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刚对着美媒镜头重申“永不寻求核武器”,手却悄悄摸着空防系统的旧伤疤——6月的美以空袭让三处核设施变成废墟,议会气得直接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
这种时候,德黑兰太需要一根救命稻草了。
所以当《中东之眼》7月5日捅出“中国用红旗-9换伊朗石油”的消息时,连以色列情报部门都坐直了身子。
报道里那位“阿拉伯情报官员”说得有鼻子有眼红旗-9外贸版能打100公里外目标,以色列战机见了得“头皮发麻”。
更绝的是交易方式——石油换装备,直接绕过美元结算体系,这手法太有中东特色了。
两天后中国驻以大使馆的声明却像盆冷水“中国不向交战国出口武器装备”,十二个字把传闻按死在萌芽期。
为什么以色列比伊朗还着急?
看看地图就懂了。
以色列国防部长卡茨6月公开承认动过“清除伊朗最高领袖”的念头,内塔尼亚胡访美时还不忘给特朗普递“诺贝尔和平奖提名信”,摆明了要为下一轮打击攒政治资本。
若红旗-9真进了伊朗,以军F-35突袭路线得全部重算。
更关键的是心理威慑——伊朗现有防空网还是苏联S-200的老古董,自研的Bavar-373根本拦不住现代导弹。
6月空袭中近4800伊朗人伤亡的惨状,早把德黑兰的防空焦虑顶到峰值。
可中国凭什么蹚浑水?
2023年斡旋沙伊复交攒下的“中东调停人”招牌,总不能砸在军火交易上。
特朗普政府刚威胁要重启对伊制裁,欧盟三国(英法德)还捏着《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快速恢复制裁”机制,这时候送导弹等于主动递刀子。
再说了,伊朗国内正乱成一锅粥——革命卫队喊着“跟以色列不死不休”,外交部却偷偷放风“愿与美谈判”,兵变风险悬在头顶。
北京最懂“代理人战争”的水有多深,1990年代海湾战争时连卖常规武器都得反复掂量,何况现在?
传言背后藏着中东情报战的潜规则。
这类剧本三年演了三次2023年传歼-10CE战机,2024年传秘密货机降落德黑兰,今年换成红旗-9。
说白了就是各方情绪的投射伊朗盼着外援破制裁,以色列需要渲染威胁论,美国想给“中伊联盟”找证据。
连俄罗斯都来凑热闹——7月8日突然提议帮伊朗处理贫铀库存,明摆着要抢核问题话语权。
这种烟雾弹战术成本极低,胡塞武装在红海袭击商船时用过,真主党在黎巴嫩边境也用过,只要打中一次心理防线就算赢。
中国那句“不供交战方”早超越了军售范畴。
伊朗议会6月25日刚通过法案暂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美国转头就放风“愿取消对伊制裁”,核谈判桌上堆满筹码。
北京选此刻划清军售红线,反倒让德黑兰看清现实能救伊朗的从来不是导弹,是重返维也纳谈判桌的那把椅子。
毕竟佩泽希齐扬自己都说透了“将地区引向和平还是战争,取决于美国总统的选择”——有些棋局里,观战比入局更需要定力。
(完)
#图文打卡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