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加拿大油菜籽 “凉凉”?中方反倾销调查让加农产主产区叫苦不迭

9月3日,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在多伦多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承诺,将致力于化解与中国之间就油菜籽贸易所引发的争执。此番作为,与他几个月前对中国商品实施加征关税时的强硬立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彰显出这位西方发达国家的领导人所展现出的谦逊姿态。

加拿大为何突然转向?这一切的源头可以追溯到2024年9月。那时,加拿大政府效仿美国,对中国出口的电动车、钢铁及铝制品征收了高达100%的关税,涉及贸易金额超过80亿美元。此举激起了中方的高度不满,为后续的贸易纠纷埋下了隐患。

2024年12月,我国商务部对外宣布,将对来自加拿大的油菜籽出口产品启动反倾销调查程序。作为全球油菜籽出口的领军者,加拿大与我国——全球最大的油菜籽进口国——之间,长期以来维持着一种高度互补的贸易往来。据统计,2024年,我国自加拿大进口的油菜籽总量高达438.8万吨,贸易额突破37亿美元,这一数字占据了加拿大油菜籽出口总量的半壁江山。

2025年3月,我国商务部对外宣布,将对加拿大的菜籽油、菜籽粕以及豌豆产品实施100%的关税。起初,加拿大方面并未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他们误以为这仅是我国采取的一种象征性的反制手段。然而,真正的打击在2025年8月12日降临,我国商务部发布了一则公告,正式宣布加拿大油菜籽存在倾销行为,并自8月14日起,对加拿大所有企业征收高达75.8%的保证金。

“我们无需依赖你的油菜籽。”此举几乎完全封锁了加拿大油菜籽进入我国市场的途径。

“这并非简单的贸易纠纷,而是对我们生存之路的切断。”

我国暂停了对加拿大新季油菜籽及其相关产品的进口,导致加拿大众多粮食类别遭遇订单锐减的严峻挑战。众多农场陷入“播种即面临亏损”的尴尬局面,被迫开始考虑暂停种植活动。那些无法通过出口来回收资金的农场,其压力进一步传导至农业资材企业、谷物加工企业以及出口商,对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冲击预计将持续数年之久。

油菜籽价格骤然下跌,使得农民们承受的贷款压力剧增,许多农户面临破产的危机。在曼尼托巴省,超过200户家庭农场主联合发起了名为“拯救油菜籽”的请愿行动。加拿大商会携手120家会员企业,联名致信总理办公室,迫切要求立即与中国启动谈判。

不久于宣布对加拿大采取反制措施之后,我国便着手对供应链进行了调整。据路透社报道,引用了两位来自新加坡的贸易商信息,我国企业已成功预订了大约5万吨澳大利亚新季油菜籽,这标志着自2020年以来我国首次从澳大利亚进口油菜籽。澳大利亚农业部公布的报告显示,针对我国关切的问题,植物检疫框架的制定工作已接近尾声,为试运行阶段做好了充分准备。

这预示着澳大利亚油菜籽有望取而代之,在中国市场上确立其主导地位。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2025年1月至9月,我国除加拿大以外的油菜籽进口量同比激增4.2倍,进口国别也从原先的7个激增至14个。我国通过实施多元化的采购策略,有效保障了国内油菜籽库存的安全,并将现货价格的波动幅度稳定在3%以内。

加拿大不仅在中国市场的流失中遭受重创,更不幸遭遇了另一轮打击。2025年3月,美国宣布对加拿大的钢材和铝材产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这一举措令加拿大陷入了两面夹击的困境:既未能从美国那里获得任何实质性的利益,同时也失去了中国市场的份额。

加拿大政府内部的意见分歧逐渐显现。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戴维·伊比公开对联邦政府的对华政策提出尖锐批评,称之为“自杀式外交”。安大略省亦步其后尘,加入到反对阵营中,认为现行贸易政策正在损害该省企业的根本利益。加拿大谷物种植者协会的代表拉金直言不讳地表示,“我们实在无法承受与我国两个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间的双重贸易战所带来的冲击。”

为平息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加拿大政府紧急拨付了3.7亿加元的资金,以扶持国内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然而,对于庞大的农业产业链来说,这不过是杯水车薪。早在8月份,卡尼总理便在社交媒体上坦承,中国采取的反制措施对加拿大农民造成了“重大冲击”,并表达了与中方进行“建设性对话”的愿望。

9月3日,卡尼首度亲自发声,于多伦多面对媒体记者直言:“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解决这一问题……国际贸易部长、外交部长以及我本人都将深度参与,致力于为我国农业关系的改善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案。”他重申,包括外交部长、国际贸易部长以及他本人在内的三位要员将共同参与谈判进程,并热切期望中方能够重新回到谈判的桌前。

与此同时,萨斯喀彻温省——加拿大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的省长斯科特·莫伊也宣布,他即将启程前往中国,旨在就加拿大油菜籽的相关事宜展开深入会谈。据萨斯喀彻温省地方媒体报道,莫伊预计将于下周踏上访华之旅。

短短一年间,加拿大从“加征关税”的强硬立场转变为“低声求和”,其态度的转变可谓翻天覆地。这一变化,不仅源于经济利益的破裂,更是战略判断的全面失误。加拿大曾误以为在中美博弈中紧随美国,便能实现“安全过渡”,却未料到政治姿态的强硬并不能直接转化为市场订单的稳定。

中国市场正经历着供应结构的重塑,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农产品纷纷涌入,加拿大昔日的“不可替代”地位已不再稳固。这场风波的涟漪可能进一步扩散至加拿大的稀土、清洁能源、航空制造等关键领域,将一场农产品领域的摩擦演变成一场系统性贸易危机。

中国并未采取直接关闭市场的举措,而是依照国际规则及WTO的程序,展开了反倾销调查,并实施了保证金制度。在此过程中,我们迅速调整了供应链,转向了澳洲供应商。一方面,我们通过合法手段进行了有效反制;另一方面,我们迅速调整战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这不仅保障了我国利益,更彻底消除了“市场对中国过度依赖,反制时又惧怕中国”的成见。

在本次贸易摩擦中,加拿大政府显然自食其果。之前,加拿大政府随波逐流,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额外关税,这种贸易保护主义的举动,严重违背了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中国的反击措施,既是针对加拿大不合理行为的回应,也是向国际社会宣示,中国绝不会坐视其国内企业利益遭受损害。

解开铃铛还需系铃之人。加拿大若欲重振与中国之间的经贸合作关系,亟需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废止那些带有歧视性质的政策,并彰显其政策的自主性。若缺乏具体行动,仅仅依靠口头上的呼吁和声明,终究无法解决问题。

我国在保障本国企业权益的同时,亦能持续深化与各国及地区的油菜籽贸易协作,从而拓宽国内油菜籽的供应链。比如,加强与澳大利亚、乌克兰等国的交流与合作,不仅能减少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而且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构建更为公允的油菜籽价格机制。

中加之间的油菜籽贸易争端,是一场看似双方皆无胜算的角力较量。唯有双方均能立足于长远利益,秉持相互尊重的原则,关注彼此的利益与关切,并以平等协商的姿态寻求解决方案,方能确保中加贸易关系迈向健康与稳定的轨道。

加拿大方才领悟到,作为一中等经济体,一味追随美国与中国对峙,不仅无法获得实质利益,反而可能遭受“反噬”之害。卡尼政府目前正忙于“亡羊补牢”,一方面渴望中方重新敞开市场之门,另一方面却又不肯取消对中国商品所设的不当关税。这种自相矛盾的立场,让中加贸易争端的解决前景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疑云。

此次我国在处理问题上的做法,既严格遵循国际准则,亦展现了高超的策略智慧。我国并未轻易关闭市场,而是依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定进行了调查,并据此采取了必要的措施。同时,我国巧妙地将订单转移至其他供应商,成功实现了供应链的多元化。这种策略不仅有效捍卫了我国利益,更是向加拿大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市场广阔无垠,而你们并非无可替代。

加拿大油菜籽出口所遭遇的危机,深刻揭示了国际贸易中的一个残酷现实:政治投机往往是最危险的行为。企图同时取悦各方,往往导致两边都不得人心。对于加拿大而言,唯有彻底摆脱受制于人、被他人操控的处境,坚定不移地践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方能稳固自身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切实保障本国农民与企业的权益。

#热问计划#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