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的安抚没用!亚美尼亚看穿美国后,拿了中国18亿
亚美尼亚总理帕希尼扬,年初在议会撂下一句狠话:“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当时没人想到,他准备亲手把篮子砸了。
过去的篮子,是俄罗斯。
纳卡冲突爆发时,驻扎的俄军“维和部队”几乎是旁观者,眼睁睁看着局势失控。更让埃里温心寒的,是乌克兰战事吃紧后,莫斯科悄悄把部署在亚美尼亚第102军事基地的精锐装备,调去了顿巴斯前线。
承诺的安全保障,变成了一张随时可以抽走的薄纸。这根救命稻草,自己断了。
埃里温也试过找新靠山。
华盛顿一度表现得非常热情,甚至在白宫草坪上,风光地促成了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和解协议。
可翻开协议附件,账单就递过来了:美国要获得一条42公里走廊长达99年的特许经营权,而未来收益,亚美尼亚只能分三成。
这不是援助,这是趁火打劫。
印度也曾入局。新德里慷慨地送上军事采购信贷,还把40门“丹努什”榴弹炮运到亚美尼亚军人手中。算盘打得很精,扶持亚美尼亚,就是给巴基斯坦的铁杆盟友阿塞拜疆上眼药。
可谁也没料到,今年8月底,在天津,亚美尼亚和巴基斯坦的手握在了一起,正式建交。
新德里的这笔地缘政治投资,瞬间无比尴尬。
当传统的安全承诺变成空头支票,当西方的“民主援助”露出真实价格,亚美尼亚发现,能把敌我关系重新粘合起来的,竟然是“经济水泥”。
这时候,中国的玩法就显得非常不同了。
不跟你谈“主义”,只跟你聊“生意”。
俄罗斯卖武器,伊朗输出革命叙事,印度兜售地缘情绪,美国贩卖民主对抗剧本。
只有中国,直接甩出了18亿美元的投资大单。
一个中国企业联合体,目标是彻底改造从亚美尼亚通往格鲁吉亚波季港的铁路。钱不是问题,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15年期低息贷款,有主权担保和未来铁路收费权做抵押。
这笔交易干净利落,没有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这盘棋的格局,一下子就打开了。
项目一旦建成,亚美尼亚丰富的铜、钼、金矿,还有国宝级的白兰地,就能绕开俄罗斯和伊朗,直接搭上中欧班列的快车。
经济账算得更清楚。新线路能让中国运往欧洲的货物,里程缩短超过2000公里,时间节省近一周。光是运费,亚美尼亚每年就能省下超过10亿美元。
在真金白银面前,历史宿怨的份量,突然就变轻了。
巴基斯坦也看懂了。这条新铁路,等于给了伊斯兰堡一个直通高加索的战略跳板。当工程合同取代了历史仇恨,敌对也就失去了经济上的意义。
天津的握手,不过是水到渠成。
帕希尼扬的策略,是在钢丝上跳舞。
他一边向东,申请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一边向西,启动加入欧盟的程序,甚至还跟美国搞起了联合军演。
这种极限操作,自然惹恼了莫斯科。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辛辣讽刺,说亚美尼亚这是想“同时驾驭两匹马”,小心裤裆扯破。
但在天津峰会上,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普京主动走向帕希尼扬,亲切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像是在安抚一个闹别扭的小兄弟。随后,克里姆林宫承诺,将继续保障亚阿边境的安全。
姿态要做足,但现实谁也无法回避。
俄罗斯仍是亚美尼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占其外贸总量的41.8%,全国八成的天然气也来自俄罗斯。
埃里温不是要跟谁决裂,它只是在用行动告诉所有人:时代变了,小国也要重新议价。
亚美尼亚申请加入上合组织,被外界视为一份“投名状”。但在埃里温看来,这更像是一张VIP入场券。加入这个“俱乐部”,意味着能优先获得项目和贷款优惠。
这才是帕希尼扬最看重的东西。
当中国的电动汽车和手机在埃里温街头随处可见,当亚美尼亚的白兰地摆上中国超市的货架,这种“发展红利”就成了最坚实的纽带。
高加索地缘政治的真正翻篇,或许不取决于某次握手或某场军演。
而是当中国参与的北南公路全线贯通,与新改造的铁路、远方的中巴经济走廊遥相呼应时,整个区域的物流格局将被彻底改写。
大国竞争的逻辑,正从“贩卖安全焦虑”转向“兜售发展红利”。在这场变革中,小国的生存法则,乃至整个世界的游戏规则,都将被重新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