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从香港回来,给你一个真实的香港,别再被网上带节奏了
几年前,我踏进香港。行前做了不少攻略,自以为准备充分,真到现场才发现,香港与内地的生活差异相当明显。说真话,这三年里,香港带给我的冲击不小。
工资看着不差,压力却能把人压弯先聊收入。香港的薪资数字挺好看:最低时薪37.5港币,中位数时薪75.7港币,听起来挺让人眼红。可别急,生活成本足以让你瞠目。楼价贵得像星星,随便一套小户型都要几百万、上千万港币。结果就是,一份工作很难撑起日常。许多人同时打两三份工。白天上班,晚上再兼职——而且夜班工资往往是日间的两倍。于是每月两万到五万港币,对不少人来说反倒是常态。假期呢?香港没有“七天长假”,多是1—3天的小长假,也不调休。于是大家格外珍惜周末,抓紧去透口气,给自己充电。一句话,赚钱可以,压力也真不小。
衣着讲究:形象不能掉链子香港街头,男女都很注重打扮。尤其男生,早上像在拍时装片——先打湿头发,再吹干、抹发泥、喷定型。女生也不含糊:白衬衫里要搭白色打底,西装裤最好配套西装外套,穿搭要整齐成套。有趣的是,多数香港人都有英文名,几乎人人能说英语。很多人还把英文名写进身份证,直接作为正式姓名。
物价高企:每一笔都得盘算香港真是寸土寸金。总面积2755平方公里,水域占了不少,可用陆地仅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拿城市对比你就懂:一个深圳差不多顶1.8个香港,一个广州大概折合6个香港。于是房价被推到高位。中西区每平米能到20万港币,最便宜的北区也要10万一平。想买海景独栋?想想就行。顶级豪宅甚至能冲到每平米百万。就算月入五万,要在香港置业也几乎是不可能任务。
那住哪里?不少人只能申请3000—4000港币的公屋,十来平的小间勉强安身;或者干脆群租,几个人挤在一屋。走在街上,常见衣服高挂在外立面飘扬——阳台?多数没有。居住空间逼仄,能挤就挤。日常花费同样“辣手”。举个例子:菠菜50港币,西瓜一个100港币;普通一碗米线要50港币,咖啡一杯45港币。想体面点过日子,钱包必须精打细算。并且香港极流行AA制。朋友聚会、同事吃饭,“各付各的”很正常;情侣间也常分摊,大家彼此都能理解。
夜色里的香港:前卫时髦,随性自由香港的夜生活很有劲儿。街上常见装扮时髦、自信张扬的年轻人。这里的时尚不设框架,喜欢什么就穿什么,不做标签化约束;无论潮流或复古,照样自信。更妙的是,外貌焦虑并不那么明显。肤色深一点的人,反倒展现出独特的自信。在香港,穿衣不容易被指指点点;这一点在内地有时并不容易做到。
饮食观:清淡至上,安全第一香港饮食偏清淡,常以蒸煮为主,少油少盐少糖,重口菜式并不多。也许正因此,人均寿命能到84.9岁,甚至把一向长寿的日本都压在后面。食品安全更让人服气。蔬果、肉类多从内地运输,层层检测把关,食品安全合格率据说能到99%。在香港吃东西,基本不用担心“毒食品”。一旦出问题,投诉立刻跟上,部门处理也迅速而规范。
取钱流程走“慢工”,ATM别催第一次用香港ATM,可能会怀疑机器坏了。流程是先插卡再拔卡,随后慢悠悠吐钞——节奏慢得像在做“礼仪提醒”。比较起来,内地ATM那叫一个干脆利落。
便利店的泡面没叉子?自己动手在便利店买桶面,里面往往没有附叉。别愣着,你需要自己去取叉勺来解决。从这小细节,能看出香港人“能自理就自理”的生活观:有能力就动手,没必要依赖别人。
电梯楼层:先学会看“LG/UG”初次走进香港的电梯,层号会让你困惑:地下一层二层标LG1、LG2;地上一层反叫UG,后面还有L1、L2……看似混乱,其实是按地势和建筑逻辑来标。香港告诉你,“1楼”不一定叫1楼。吸烟:严格限制,指引清晰想在香港公共场所抽烟要当心,违规可罚高达25000港币。不过城市并非一刀切,设有专用吸烟区。找对位置,想抽也有地儿。
空调冻感十足:商场“冷到打哆嗦”夏日逛商场并不总是轻松。香港商场空调常年18—22℃,冷到让你想穿羽绒背心。穿外套逛街,已经成了本地日常;一进商场就能感到那股“清冽”。雨天无忧:连廊顶棚贴心安排香港天气瞬息万变,遇雨常尴尬。好在从小区到地铁,经常有透明棚顶做遮挡。不起眼的小设计,常在暴雨里救急,让你不至于落汤鸡。出行多样:一卡通吃,秩序井然交通方式多得挑花眼:巴士、小巴、轮渡、地铁、电车、轻轨、的士……秩序也相当好,拥堵不多。一张八达通可刷公交地铁、搭巴士,也能在便利店买点小吃。的士司机普遍年纪偏大,普通话不一定顺溜;会粤语的和他们聊起来就很顺,有的还热心当你的“私房导游”,给你安利本地好吃好玩。
香港味道:怎么吃也不腻到香港怎能不尝美食?早餐的“虾饺、叉烧包、肠粉”是经典组合。午饭时很多人会来份“烧味饭”,叉烧配烧鸭,搭起来刚刚好。茶餐厅主打“好吃又高效”,到旺角随处可见,热气腾腾、人来人往。在这里吃饭聊天,时间很容易就溜走。
车牌可定制:号码背后都有故事香港车牌可一定程度自选。常见形式是两个字母加四个数字,你可以挑自己喜欢的组合。开着“专属车牌”上路,有点“主角既视感”。看见奇特的号段,还会猜背后是不是藏了段趣事。医疗与福利:公立便宜,私立高效香港医疗让人羡慕。居民带身份证就诊,费用低廉,几乎接近免费水平。但公立医院排队慢得让人抓狂。因此真要看病,很多人会选收费昂贵的私院,虽然价格高,但流程快、服务细。
“生果金”:聊胜于无的保障香港的福利“生果金”听起来挺亲民:到龄退休可领每月1100港币。可这点钱连买水果都紧巴,难怪被戏称“生果金”。对许多居民来说,它仍是最稳的那份底气——在这座高成本城市,每一块钱都得掂量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