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法国施压伊朗投降,王毅巴黎怒问:中小国家就该是列强的盘中餐?

2025年7月4日,巴黎爱丽舍宫的记者会上,中国外长王毅面对欧洲媒体的镜头抛出一句震颤国际舆论场的质问:“中小国家难道只能被端上餐桌,任人宰割吗? ”这句话像一把尖刀,刺穿了美法以三国在中东合演的大戏。

就在10天前,伊朗刚经历了一场灭顶之灾。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F-35战机突袭伊朗福尔多、纳坦兹、伊斯法罕三处核心核设施,炸毁离心机车间与铀浓缩实验室。 11天后,6月22日,美军B-2隐形轰炸机接力空袭,特朗普高调宣布打击“非常成功”,三处核设施被“彻底摧毁”。 五角大楼事后评估称,伊朗核计划将“倒退一至两年”。

伊朗的报复来得很快。 6月22日当晚,7枚导弹砸向美军驻卡塔尔乌代德基地,但仅造成轻微损伤。 这场不对等的对抗持续12天后,伊朗在6月24日被迫与以色列签署临时停火协议。 美国扮演了“调停者”,却始终拒绝承诺停止军事打击。

真正的杀招在谈判桌上展开。 6月20日日内瓦闭门会谈中,法国总统马克龙向伊朗外长阿拉格希抛出一份“全面和解方案”:要求伊朗立即停止铀浓缩、销毁弹道导弹、切断对黎巴嫩真主党等盟友的支持。 这三条被伊朗媒体怒斥为“投降条约铀浓缩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赋予的合法权利;导弹是伊朗抵御以色列空袭的唯一盾牌;地区盟友网络更是其40年地缘生命线。

“马克龙这是把法国1940年投降纳粹的经验,拿来教伊朗怎么签字了! ”德黑兰街头抗议者举着的标语,道尽弱国外交的屈辱。

更致命的危机在伊朗内部爆发。 空袭后第4天,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罕见“神隐”。 自1989年掌权以来,他首次缺席什叶派重要节日阿舒拉节。 特朗普在6月27日发帖挑衅:“我知道他藏在哪里……但没让美军终结他性命。 ”俄媒随即爆料哈梅内伊疑逃往莫斯科避难,改革派则趁机密谋夺权。 直到7月5日,哈梅内伊才现身德黑兰南部清真寺,向民众挥手却拒绝对外发言,这场露面被解读为权力不稳的危机公关。

核灾难的阴影正在扩散。 国际原子能机构7月3日确认:遭袭的福尔多核设施发生六氟化铀泄漏,有毒物质渗入山体裂缝;沙漠地带的纳坦兹核基地更威胁地下水安全,可能污染中东粮仓。 伊朗已将高丰度浓缩铀转移至秘密地点,国际核查彻底停摆。 用王毅的话说:“世界对伊朗核活动的了解已降至冰点。 ”

压力迅速传导到中国。 7月1日,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白乐潍罕见公开喊话:“中国是唯一能让伊朗经济瘫痪的国家! ”她要求中国停止进口伊朗石油,掐断德黑兰的经济命脉。 中国外交部次日冷硬回击:“是非曲直很清楚……不会在胁迫下放弃正常经贸合作。 ”

7月4日巴黎会谈现场,王毅用卫星图揭穿美以行动的荒谬:纳坦兹核设施距居民区仅11公里,若放射性尘埃扩散,24小时可覆盖沙特油田,72小时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全球石油供应链的“心脏支架”。

他直指美国三重罪证:法律上践踏《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4条,军事上将“预防性打击”升级至核设施,政治上撕毁安理会2231号决议。

马克龙的“调停”面具也在王毅面前碎裂。 法国一面指责伊朗“破坏稳定”,一面默许以色列空袭;一面呼吁谈判,一面把对话门槛抬到伊朗需“自废武功”。 这种双标,正是王毅口中“强权即正义”的活样本。

伊朗的妥协在7月3日到来。 政府声明“不再报复美国”,愿重启核谈判,唯一条件是“谈判期间美军停止动武”。 而美国的回应充满算计:特朗普先称“欢迎停火”,24小时后改口“绝不许伊朗重启任何核计划”。

当王毅在协和广场的和平纪念碑前离开时,投影灯打出的巴勒斯坦国旗正与爱丽舍宫穹顶交叠。 这座城市曾见证1928年《非战公约》诞生,此刻却目睹轰炸机撕碎人类理性筑起的规则高墙。

历史没有旁观席。 当F-35的引擎声压过联合国宪章第2条的主权平等原则,当谈判桌变成“签投降书或挨炸弹”的二选一,每个国家都该想想:下一个被端上餐桌的会是谁?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