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涵江萩芦溪,溪流清澈与绿意盎然的生态走廊!
在福建莆田的山水画卷中,有一条如碧带般蜿蜒穿行于群山之间的溪流——萩芦溪。它发源于戴云山脉余脉,自西北向东南流淌,贯穿涵江区萩芦镇全境,最终汇入兴化湾。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只有潺潺水声与鸟鸣交织成自然的交响曲。溪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仿佛一条镶嵌在大地上的生态玉带。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萩芦溪不仅成为当地居民亲近自然的理想去处,更逐渐被外界誉为“城市后花园”和“天然氧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条静谧而美丽的生态走廊,感受它的魅力与生机。
一、溪水清澈如镜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1. 水质常年保持Ⅱ类以上标准
萩芦溪的水质在当地环保部门的长期监测中始终稳定在国家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水平。这意味着其水质清澈透明,可直接作为饮用水源。这得益于上游水源保护得当,以及沿岸村庄持续推进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工程。近年来,涵江区政府投入专项资金建设生态护岸、湿地净化系统,有效拦截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垃圾入河,从根本上保障了溪水的洁净。
2. 丰富的水生生物群落
清澈的水流为多种水生生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在萩芦溪中,常见到石斑鱼、溪蟹、淡水虾等原生物种悠然游弋。每逢春夏之交,还能看到成群的小鱼在浅滩嬉戏,白鹭低飞掠过水面捕食。更有环保志愿者在此观测到濒危物种——中国瘰螈的踪迹,这一发现也印证了区域生态环境的整体向好。
3. 雨季不泛滥 旱季不断流
得益于良好的森林植被覆盖和科学的流域管理,萩芦溪展现出极强的水文稳定性。即使在少雨季节,溪流依然保持一定的流量;而在台风多发期,通过合理的水库调度与河道疏浚,有效减轻了洪涝风险。这种“丰枯有度”的自然状态,正是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重要体现。
二、绿意绵延两岸 构筑生态绿色长廊
1. 原生植被覆盖率高
沿着萩芦溪两岸行走,映入眼帘的是茂密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樟树、枫香、苦槠、木荷等乡土树种构成稳定的植物群落,林下还生长着蕨类、苔藓等喜阴植物。这些植被不仅美化了景观,更重要的是发挥了固土保水、调节气候的功能,形成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
2. 步道串联乡村 彰显人文关怀
近年来,当地政府修建了总长约15公里的萩芦溪生态步道,将沿途多个村落串联起来。步道采用透水材料铺设,两侧设有观景平台、休憩亭和科普标识牌,既方便市民徒步健身,又融入了生态教育元素。不少村民自发组织“护溪队”,定期清理岸边垃圾,守护家门口的绿水青山。
3. 农旅融合激发活力
#不一样的早秋漫游季#
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萩芦镇积极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一些村庄发展起农家乐、民宿和采摘园,游客可以体验插秧、捕鱼、制茶等农事活动。春季赏花、夏季避暑、秋季采果、冬季观景,四季皆有不同的生态乐趣。这种可持续的绿色经济模式,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了“金山银山”。
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绘就美丽家园图景
1. 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在萩芦溪流域,生态保护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小手拉大手”环保行动,孩子们通过捡拾垃圾、绘制环保手抄报等方式传递绿色理念。社区还设立“生态积分”制度,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节水节电等环保行为,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极大提升了公众参与度。
2. 政府企业协同发力
涵江区将萩芦溪纳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联合林业、水利、农业等多个部门统筹推进生态治理。同时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农业开发,推广有机种植和生态养殖,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从源头降低对水体的污染压力。
3. 未来展望:打造省级生态示范带
根据规划,萩芦溪将进一步升级为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走廊。未来拟建设湿地公园、鸟类观测站和生态研学基地,力争申报省级乃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条流淌在人们心中的清溪,正承载着更多关于绿色发展与幸福生活的美好期待。
莆田涵江萩芦溪,不仅是一条地理意义上的河流,更是一条连接人与自然的情感纽带。在这里,清澈的溪水诉说着生态修复的成果,葱郁的绿意见证着可持续发展的实践。当我们放慢脚步,聆听流水低语,仰望苍翠山峦,便会明白:真正的诗意栖居,就在这样一片未被过度打扰的土地上悄然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