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名单揭晓!一位太空老炮带俩新人,这组合有看头
我正寻思着晚饭是点麻辣烫还是猪脚饭呢,手机“嗡”地一响,差点没给我送走。
得,靴子落地了。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官宣了。
张陆、武飞、张洪章。
一个“返场嘉宾”,俩“首发新人”。
这名单一出来,我们那几个航天迷的群里直接就炸了,各种“卧槽”和“果然如此”齐飞。
说实话,这配置,简直就像是给一部悬疑拉满的大片,提前剧透了定海神针是谁,但把最大的那两个“X因素”直接甩到了你脸上。
这定海-神针,非张陆莫属。
这哥们儿,上一次从太空“出差”回来,给人的感觉就像一个刚通宵搞完装修的包工头,脸上挂着疲惫,但眼神里全是“搞定了”的从容。
神舟十五号那半年,他跟另外俩兄弟在天上干的哪是航天员的活儿,简直是太空“拓荒牛”。
给天宫空间站这套“精装大平层”敲敲打打,愣是给升级成了“带全套科研设备的五星级酒店”。
四次出舱活动,搞得跟咱们下楼取快递一样熟练。
你可别以为那是穿着宇航服在外面摆拍。
每一次拧螺丝,每一次接线缆,都是在拿命跟宇宙掰手腕。
温差两百多度,真空高辐射,身上那套行头就是移动的微缩版飞船,也是唯一的棺材。
张陆就是穿着这玩意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太空里,干着最精细的活儿。
所以这次让他带队,没毛病。
这艘船的锚,算是下得够深。
但一艘船光有锚是动不了的,还得有俩嗷嗷叫的涡轮发动机。
于是,武飞和张洪章就来了。
两个对我们来说全新的面孔,两个传说中的“第三批航天员”。
这两个名字背后,藏着我们载人航天一个巨大的野心。
你瞅瞅他们的title:一个飞行工程师,一个载荷专家。
味儿一下就冲鼻子了。
以前咱们送人上天,主要任务是当好“司机”,核心KPI是“安全往返”。
现在天宫都建成现房了,24小时营业,你总不能还让“老师傅”上去天天在那练科目二吧?
那不是浪费资源嘛。
飞行工程师武飞,说白了,就是天宫的“物业兼维修总管”,负责把这个太空豪宅里里外外伺候得妥妥帖帖。
而载荷专家张洪章,就更直接了,他就是个正儿八经的“科学家”,是甲方爸爸派到项目现场亲自监工顺便自己下场搬砖的。
以前是地面的科学家把实验想法写成PPT发给天上的宇航员,现在是“你们都让开,我自己来”。
游戏规则彻底变了。
我们的太空事业,已经从怎么“活下来”的阶段,进化到了怎么“玩得转”的阶段。
可这压力也就山一样地砸在这俩新人身上了。
第一次上天,就是“大考”,没有任何给你热身的机会。
不像张陆,有功绩傍身,就算出点小岔子,大家也多半会说“经验丰富,沉着应对”。
这俩小兄弟,但凡操作慢了半拍,可能就会被无限放大。
他们面对的,是全国人民的围观,和全世界同行的审视。
这让我想起那些一夜成名的少年天才,看似风光无限,实则走在钢丝上。
首秀,既是天堂,也是地狱。
所以你再品品这个“一老带二新”的组合,是不是有点“黑社会大哥带两个金牌打手闯江湖”的既视感?
张陆不光是技术上的“总教头”,更是心理上的“按摩师”。
在那个离家400公里的铁罐头里,当一个新人因为手抖而开始怀疑人生时,旁边有个大哥淡定地来一句“多大点事儿”,这比什么心理辅导都管用。
明天夜里,当那枚大火箭喷出烈焰,照亮整个戈壁滩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看到的是一飞冲天的壮丽。
但我想的却是,在那剧烈颠簸的飞船里,是三个活生生的人。
是两个年轻人压抑着激动与紧张,感受着生命中最狂野的过山车;也是一个中年人,再次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这团呼啸的火焰。
宇宙的浪漫,大概就是如此吧。
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提着脑袋,去追逐那片看似遥不可及的星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