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历史倒流需警惕!一些地区的官场出现门阀、士族现象!

中国有句老话叫"龙生龙,凤生凤",但要是把这句话套在官场上,事情就变味了。最近某中部县城爆出惊人内幕:当地80%的科级以上干部竟来自五个家族,最夸张的是某局领导班子三代同堂——爷爷当局长时爸爸是科长,现在孙子又坐进了科长办公室。这不禁让人想起魏晋时期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难道历史真要重演?

这些"官N代"的晋升速度堪比高铁。普通公务员熬十年未必能混个副科,而某县长的女儿大学毕业三年就坐上了副局长位置,创下当地"火箭提拔"新纪录。更魔幻的是,当地重要部门就像家族企业:财政局姓张、教育局姓王、住建局姓李...老百姓戏称这是"百家姓政府"。支持者说这是"举贤不避亲",反对者直接晒出这些"青年才俊"的述职报告——错别字比小学生作文还多。

翻开历史课本,东汉袁绍家族"四世三公"的盛况正在某些县城复刻。某地组织部门内部文件显示,近五年新提拔干部中,65%与现任领导有亲属关系。菜市场王大妈说得实在:"现在考公务员就像投胎,会考试不如会认爹。"但某家族出身的副局长反驳:"我们从小耳濡目染,政治敏感度是天生的。"这话让寒门子弟听了想摔书——难道公务员考试该加测DNA?

中央巡视组入驻后,这些地方突然刮起"廉政风暴"。公示栏里家族干部们忽然都"主动申请"调离关键岗位,但明眼人发现不过是左手换右手:财政局长的侄子调任国资委,教育局长的女婿改任文旅局。更绝的是某县推出"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结果执行时发现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全沾亲带故,最后只能规定"直系亲属回避",堂表亲戚照样把持要害部门。

审计部门突然曝出猛料:某县三年间87%的政府项目都给了"关系企业",而这些企业的法人不是领导配偶就是子女。最讽刺的是某民生工程,中标公司老板是建设局长的儿子,监理公司老总是他女婿,验收专家是他大学室友。老百姓给这种操作起了个学名:"权力套娃"。更劲爆的是,某"官三代"的海外留学费用竟来自扶贫专项资金,账目上赫然写着"干部教育培训支出"。

面对舆论风暴,这些地方紧急出台"阳光选拔"政策。但网友扒出细则发现猫腻:笔试占30%,"综合测评"占70%。而所谓的综合测评,就是领导班子集体打分。有考生爆料:"面试时七个考官,五个是我爸的老部下。"更荒唐的是某地"公开竞聘",最后公示的拟任人选照片都没换——直接用的去年任前公示的照片。老百姓苦笑:"这哪是选拔,分明是拼爹大赛总决赛。"

某些人总爱把"优良传统"挂在嘴边,可他们说的传统怕是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现在有些地方选官,不看能力看族谱,不拼政绩拼DNA。嘴上喊着"举贤不避亲",实际操作是"举亲不避嫌"。要这么搞下去,干脆把公务员考试改成家谱认证得了。最魔幻的是,这些人还总教育群众要相信组织——问题是现在组织都快成他们家族企业了。

当某地公开宣称"干部子弟从政是优化基因",而另一边寒门考生五年考公屡败屡战,我们是不是该把"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改成"王侯将相真有DNA"?看看评论区有多少人觉得"龙生龙"是科学,多少人认为这是开历史倒车?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