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盛娱乐介绍

印度又在搞事了:积极给中国送来好消息,有个条件想要中企满足

印度FDI暴跌96%! 主动对华释放"利好"背后,竟要中企交出核心命脉?

印度政府突然对中国企业抛出了"橄榄枝"? 《印度经济时报》7月24日曝出猛料: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正推动放宽中国在电子制造业的投资限制。

听上去是个好消息? 但翻开条款一看,中资持股超过24%就得面临"严刑拷打式"审查,还必须向印度企业转让技术! 这套路熟悉吗? 一边喊着欢迎中企,一边举着技术收割镰刀。

印度自己FDI数据崩得亲妈都不认识了,2024年净外资流入只剩3.5亿美元,比前一年暴跌96%,这时候想起中国技术能救命了? 可咱们被坑的教训还少吗?

从APP全军覆没到在印中企天天接罚单,"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的规矩,真当中国人忘了?

2024年7月,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一份内部文件震动商界。 文件承认:"部分中国投资对印度本土制造业至关重要。 "

他们建议允许中企入股印度电子企业,持股不超过24%可免去政府审查,若超过比例仍需严审。

条件很明确:投资必须带着技术来,必须建立合资公司,单纯组装厂免谈。

7月22日,印度外长苏杰生访华时亲口表态,称支持中企参与印度电子制造业。 高层放风与政策转向同步发生,俨然一副敞开大门的架势。

这和过去五年印度封杀267款中国APP、拒绝中资收购案、对小米等企业开出天价罚单的姿态截然相反。

印度财政部同期发布的2024-25财年数据揭穿了真相:净外国直接投资(FDI)从上年101.3亿美元断崖跌至3.5亿美元,跌幅高达96%。

资金外逃如开闸洪水,外企利润回流激增16%达515亿美元,印度企业对外投资暴增75%至290亿美元。

印媒《印刷报》用"雪崩"形容这一数据,直言这是二十年最低谷。

正当印度为外资逃离焦头烂额时,中国海关总署2025年初数据却显示:2024年中国对印出口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17亿美元,贸易顺差飙升至850亿美元。

这意味着印度人每买100元进口货,就有约36元流向中国。 印度政府五年间发动数十轮"抵制中国货"运动,关税壁垒提了又提,结果中国对印出口反增21%。

2025年3月,中国商务部更新《两用物项出口管制清单》,稀土分离技术、高精度机床等被纳入限制。

6月,印度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协会突然发声,抱怨中国暂停发放关键零部件出口许可证。

7月中旬,《印度斯坦时报》爆料称,富士康要求中国工程师撤离印度工厂,"技术支援被抽走"导致苹果手机产能瘫痪。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落下的关税大棒。 2025年1月特朗普重返白宫后,要求印度在8月1日前达成"更公平"的贸易协议。

谈判核心是要求印度降低电子、农业关税,同时为美国金融、医疗企业开放市场。 至今未谈拢的根源在于:特朗普公开指责"印度关税像城墙一样高"。

当印度试图转投欧盟时,欧盟委员会7月19日突然宣布:因印度持续进口俄原油,制裁三家印度石油贸易商。 此前在俄乌冲突中,印度通过转卖俄油获利颇丰,如今欧盟要求全面切割。

2025年5月印巴边境冲突中,印度宣称击落巴军无人机却被卫星图打脸——印军哨所遭袭坍塌的画面传遍全球。

特朗普随即向苹果施压:"把生产线撤出印度搬回美国! "美媒《外交政策》直言:"新德里高估了自己的战略价值。 "

这一切把莫迪政府逼入墙角。 7月21日,印度反对党领袖拉胡尔·甘地贴出本土电视拆解图:80%零件来自中国,整机组装成本仅占终端价19%。 "把贴标当成印度制造? "甘地的质问冲上热搜。

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不得不承认:没有技术输入,所谓"电子大国"永远是空壳。

于是便有了"持股24%"的精妙算计。 依据印度国家倡议委员会政策,外资持股10%以下或24%以内免审查。

超过24%意味着入驻董事会,涉及核心技术交接时将面临印度财政部、内政部、情报局三重审查。

以小米为例,2023年被冻结的48亿资产就因"未申报技术授权费用",当时小米持股比例为75%。

北京的反应异常冷静。 商务部2025年6月召集电子、新能源车企开会,重点强调"核心技术境外转让须报备"。

一位参会车企代表透露:"文件明确列出永磁电机、电池固态电解质等22项禁止输出技术。 "

而在印度设有工厂的某家电企业收到警告:合资印企若索取生产线控制权,须立即暂停合作。

印度工业发展局数据此刻成了绝妙讽刺:2024年印度手机产量突破3.2亿部,但83%的芯片、100%的摄像头模组、92%的显示面板依赖进口。 其中72%关键零部件进口自中国。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