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盛娱乐介绍

湖北这个将通高铁的小县:曾为古国都城,今以将军命名

湖北这个小县城要通高铁了! 你可能从来没听过它的名字,它曾经是楚国的首都,还以抗日英雄的名字命名,现在GDP超过500亿,即将迎来高铁时代!

襄荆高铁正式进入通车倒计时,这条高铁将结束宜城没有铁路的历史。 宜城站设计为2台4线,站房面积达到6000平方米,建筑外观融合了楚文化元素,以“楚风荆韵,古物新生”为设计理念。 站房造型采用中正大气的坡顶、飞檐、高台,再现了楚皇城牌楼的风格特征。

候车大厅的立柱装饰引人注目,上面雕刻着楚鼎勾连纹图案,柱础上阳刻着六种不同字体的“宜”字古汉字。 进站通廊的门套采用铝板折边工艺,完美还原了楚皇城牌楼的立体感。 这些设计细节都在诉说着这座城市悠久的历史。

宜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当时楚国两次将国都由江陵迁至宜城,这里作为楚国都城长达185年,历史上称为鄀都和鄢都。 这段辉煌历史为宜城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秦朝统一后,在原楚国地域设置鄢县。 公元前192年,西汉汉惠帝将鄢县改名为宜城县,这个名字一直沿用至今,期间虽然经历多次变最终都恢复了宜城这个名称。

南北朝时期是宜城地名变动最频繁的时期。 公元457年,孝武帝将宜城县改名为华山县,隶属华山郡管辖。 到了西魏时期,又改名为汉南县,属宜城郡管辖。 唐朝时期,宜城一度被撤销建制,辖区并入率道县,直到公元748年才恢复宜城县名。

1945年3月,为纪念抗日名将张自忠将军殉国,宜城县改名为自忠县。 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之一,他的英勇事迹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新的历史荣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又恢复了宜城县名。

1994年6月,宜城撤县设市,成为县级宜城市,由襄阳市代管。 现在宜城市面积2100多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47万人。 2024年经济总量达到525亿元,在湖北省县市中处于中上游水平,曾经入选全国竞争力百强县。

宜城的经济发展有着坚实产业基础。 襄阳精细化工产业园是湖北省首批达标园区,引进了嘉施利公司百亿级磷酸铁项目。 临港经济区依托小河港“公铁水联运”优势,正在加快建设疏港铁路和集装箱码头。

农业方面,宜城是湖北省“产粮大县”,2022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3.3亿斤,实现“十九连丰”。 通过“种粮一体化”模式,将科研、种植、加工全链条整合,有效带动了农户增收。

襄荆高铁全长约11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桥隧比例高达84.7%。全线设襄阳东站、宜城站和荆门西站三座车站。 其中宜城站位于襄阳市宜城市区龙头街道铁湖村,配套建设了综合客运枢纽,包括客运换乘中心站、公交换乘中心等设施。

宜城站最高聚集人数设计为600人,配备了动态显示屏、无障碍通道、母婴室等现代化设施。 旅客到达后可通过农村客运换乘中心和城市公交客运换乘中心,快速到达市区和各景点。

宜城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楚皇城遗址见证了楚国曾经的辉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铭记着抗日英雄的壮烈事迹。 2023年,宜城市旅游收入达到20.31亿元,同比增长22%。

当地正在实施楚都美食“十个一”工程,打造特色美食体验地。 楚皇城遗址公园的建设也在推进中,将展现宜城作为楚国古都的历史风貌。

宜城市连续十年获评湖北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七次入榜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5.19亿元,增速6.7%。 精细化工、临港经济两大支柱产业持续壮大,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小河港二期、硝化产业园等百亿级项目正在加快推进。 临港经济区致力于打造鄂西北能源粮食保障枢纽,公铁水多式联运体系不断完善。 这些项目将增强宜城的区域竞争力。

宜城站的建成通车将极大改善当地交通条件。 从襄阳至荆门的旅行时间将缩短至30分钟左右,宜城与襄阳都市圈、宜荆荆都市圈的联系更加紧密。 交通区位的提升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当地群众对高铁开通充满期待。 许多市民表示,以后出行更加方便,也能带动旅游业发展。 商家们看好高铁带来的客流,正在积极准备迎接更多游客。

宜城的历史文化底蕴在现代社会中继续焕发光彩。 楚文化元素在城市建设和公共空间中得到体现,张自忠将军的爱国精神仍然是当地教育的重要内容。 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宜城独特的城市名片。

城市的现代化进程与历史文化保护有机结合。 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宜城注重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使千年古县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