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盛娱乐介绍

一觉起来天塌了?林永健《人民日报》发文引震荡,娱乐圈陷入慌乱

10月14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演员林永健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精品是怎样炼成的》的文章,直接批评“某些顶流演员排场极大,自带编剧团队进组,随时给剧本‘动手术’”。

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迅速引爆舆论,网友感慨“一觉醒来娱乐圈天塌了”,纷纷追问,林永健到底在说谁?

林永健在文中描述了一种常见的剧组乱象,顶流演员不仅自带团队修改剧本,还会强行加戏、删戏或调整人物设定,导致剧情逻辑混乱、艺术完整性受损。

但有些顶流直接抢改图纸,结果造出‘四不像’的车,还得全剧组背锅。 这种修改往往以突出个人戏份、美化人设为目的,例如将农村主角改成住别墅,职场新人变成手冲咖啡爱好者,彻底脱离现实基础。

林永健指出导演在此类事件中的两难处境,若全盘接受顶流的要求,作品会沦为“明星定制款”;若强硬拒绝,可能引发矛盾甚至资金链断裂。 这种妥协背后是制片方对流量数据的盲目追逐,选择演员时“只看粉丝量,不看角色匹配度”。

事件发酵后,网友迅速展开“排查行动”,将林永健近五年合作过的顶流演员制成表格对比。 首当其冲的是杨幂,两人合作的央视剧《生万物》于2024年播出,有人翻出开机路透,称“现场出现三台彩色打印机,疑似随时输出新剧本”。

但同组工作人员辟谣称打印机属美术部门,导演汪俊也公开称赞杨幂“提前两个月下地学农,一句台词未改”。

赵丽颖因陈可辛导演在《酱园弄》宣传期的一句“有些演员拍多条仍不知所谓,只能边拍边改剧本”被卷入猜测,但陈可辛同时肯定了她的专业度,且赵丽颖早年曾公开表示“最恨临时改剧本”。

肖战则因《玉骨遥》导演郑晓龙提及“肖战现场调整台词细节”被质疑,但郑晓龙澄清修改仅涉及语感微调,且由现场编剧统一完成。

成毅成为争议焦点。 2025年暑期档《赴山海》因剧情割裂遭观众吐槽,网友贴出片场照指其“左手剧本右手剑”,怀疑边拍边收新台词;编剧于正半年前直播时怒斥“某大男主删光女主高光戏份”的时间线与该剧后期重合,虽未点名,但舆论仍指向成毅。

林永健的发声撕开了流量至上模式的遮羞布。 据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统计,“演员自带编剧改剧本”已被列为行业四大乱象之一。

有制片人透露,顶流团队修改剧本常聚焦三件事,戏份最多、人设完美、对手戏演员不能抢戏,至于剧情连贯性则不在考虑范围内。 这种操作可能导致剧组损失数百万元重拍成本,但演员早已拿着天价片酬离开。

资本逐利是乱象的根源。 制片方为保障招商和数据,纵容顶流特权,形成“用流量明星省心省力”的扭曲逻辑。 林永健批评此为“强行喂饭式选角”不顾角色背景硬塞明星,结果《山海情》等扎实作品反而成为市场黑马,而多部流量剧因逻辑混乱口碑崩塌。

对于林永健未直接点名的做法,舆论呈现两极分化。 支持者认为,匿名批评有助于聚焦行业生态,避免粉圈转移矛盾;反对者则质疑含沙射影会误伤敬业演员,呼吁“要么点名,要么慎言”。

部分粉丝反向质疑林永健“搞连坐”,甚至翻出他2021年与易烊千玺合作《理想照耀中国》的花絮,追问其是否早有不满。

但林永健在文中明确表达了批评的初衷,提出“角色匹配度>流量价值、演技胜任度>片酬成本、艺德涵养度>市场热度”的选角标准,呼吁行业回归“剧本中心制”。

他以自身在《生万物》中饰演农民“封二”为例,为贴近角色苦练方言、减重15斤,用“闻土”等细节塑造真实感,形成与顶流乱象的鲜明对比。

行业层面已释放整治信号。 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今年2月将“演员随意改剧本”列为重点整顿对象,而“广电21条”政策(虽部分内容被核实为误传)也显示出规范创作的意向。

市场反馈同样清晰,2024年多部流量剧收视扑街,而《山海情》等扎根生活的作品成为爆款,证明观众对优质内容的渴望。

这场由业内权威发起的批判,不仅是对顶流特权的警示,更成为检验娱乐圈能否告别流量绑架、回归艺术本质的试金石。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