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新规来了,低收入家庭能不能真松口气?这回我有点儿犹豫
上周,我在社区医院看到不少人围着公告板,看着那个“医保报销比例提高”的通知,脸上表情挺复杂。
有人说,医保报销提高了,确实省了几百块,但更多人其实没那么乐观。
2025年4月,国家医保局下发《医保支付政策优化方案》(医保发〔2025〕4号),明确调整部分慢性病和大病医保报销比例,尤其是低收入群体的个人负担有所减轻。
《南方都市报》记者杨超报道,深圳、成都等地率先执行该政策,数据显示低收入患者平均报销比例从68%提升到了78%。
我走访了社区医疗点,看到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士凌晨4点就排队等候挂号。他说:“报销比例是高了点,但吃药买药,尤其是慢性病药物,还是很烧钱。”
社区医院里,很多低保和低收入家庭的老人,每次拿药时还得算计着用量,能少吃一点是一点。
还有几个家庭,孩子生病时医疗费贵得让人心里咯噔一下,补贴和报销来得慢,先要垫付。
说实话,这次医保政策确实有“扎眼”的改进,能缓解不少人的即时压力。
但我也听到不少质疑声,比如政策落实细节、报销手续复杂让部分人望而却步。
更别说,医保覆盖之外的辅助医疗费用,比如家庭护理费、康复训练费,基本没法报销。
我觉得,医保政策是大方向,但低收入群体真正的医疗负担,远不止报销比例能解决。
比如,能不能简化手续,让患者早些拿到补贴?能不能把辅助医疗纳入更多保障?
否则补贴和报销虽有,但“心慌”感始终难散。
上一篇:呼和浩特市医疗保障局告知书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