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盛娱乐介绍

福建舰刚测试J-35,美媒2025年11月又曝出大连猛料:004型航母出现核反应堆舱盖,从常规动力到核动力的飞跃来了

2025年11月,美国《战区》杂志分析大连最新造船厂图像,那个方形结构是关键,中国004型航母的动力选择或已没有悬念。

觉得内容不错的话,给作者一个关注吧!下次更新就能第一时间找到我咯~感谢喜爱,继续努力!

2025年11月,美国军事媒体《战区》(The War Zone)发布了一篇分析文章,瞬间在全球防务圈里引发了巨大关注。

他们通过最新的商业卫星图像,指出在中国大连造船厂,一艘正在建造的巨型航母——外界通称的004型——其船体分段上出现了一个非常扎眼的“方形结构”。

《战区》和《军事观察杂志》等媒体分析认为,这个结构就是核动力航母的“反应堆安全壳”或“舱盖”。

这个发现,被认为是迄今为止,证明004型将是一艘核动力超级航母的“决定性因素”。

01

这事儿到底意味着什么?

咱们得先弄明白,为什么一个“方形结构”就能让这些见多识广的美国军事分析师这么激动。

造船,尤其现代航母,玩的是“搭积木”,也就是分段建造。

船的“五脏六腑”在哪个位置,基本上一开始就定死了。

对于一艘常规动力航母,比如003型福建舰,它需要什么?

它需要巨大的发动机(燃气轮机或蒸汽轮机),需要喝“重油”,那就得有巨大的油箱。

最关键的是,它得“喘气”啊。

发动机运转产生巨量废气,必须通过同样巨大的烟囱(舰岛上的大烟囱)和复杂的进排气通道排出去。

所以,常规动力航母的船体中部,会被这些巨大的管道塞得满满当当。

02

但核动力航母不一样。

核反应堆,说白了就是个“核电池”,它不“喘气”,不需要氧气,也不排废气。

所以你去看美国的尼米兹级或者福特级,它们没有大烟囱。

但它有个更要命的东西——辐射。

核反应堆必须被包裹在一个极其坚固、厚重的“罐子”里,也就是安全壳, 再加上厚厚的铅层、复合材料屏蔽层, 把整个反应堆核心给“罩住”。

这个“罐子”所在的舱室,就是航母的“心脏”,绝对的核心机密。

03

这回《战区》他们看到的,就是这个“罐子”的“盖子”。

在004型的船体分段上,清清楚楚地预留了一个(或两个)巨大的、受严密保护的方形或圆形空间, 这和常规动力航母的结构完全对不上号。

它的特征,反而和美国核动力航母的反应堆舱室布局高度相似。

这就是“实锤”的由来。

这说明004型的设计图纸,从一开始就是奔着核动力去的。

04

当然,这事儿也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

如果说大连的“方形结构”是“结果”,那“起因”其实在一年前就埋下了。

2024年11月,就有多家外媒和研究机构,通过卫星图像分析发现。

在远离海岸线的四川乐山附近,悄悄出现了一个大型陆基试验设施。

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就是一个1:1的航母用核反应堆陆基原型。

05

这操作就非常稳健了。

核反应堆这东西,可不是闹着玩的,尤其是要装在几千人共同生活的军舰上。

安全是第一位的。

先把这颗“心脏”在陆地上建好, 让它点火、运行、满功率“折腾”个一年半载, 把所有可能遇到的问题、数据、安全规程全摸透了。

确保它万无一失,稳定可靠。

然后再把成熟的技术“复制”到大连的船厂里,装上004型航母。

这个“先陆后海”的步骤,一步都不能少。

四川的陆基原型堆平稳运行了一年,大连这边才开始吊装反应堆舱室, 这个时间点卡得是严丝合缝。

06

这就带来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为什么刚有了003型“福建舰”,马上就要上004型核动力?

要知道,福建舰本身已经是技术上的一大步了。

它满载8万多吨, 装备了全世界第二套、美国之外的第一套“电磁弹射器”(EMALS)。

就在2025年9月,福建舰还成功完成了歼-35隐形战机的弹射测试, 证明了这套系统的可用性。

按理说,多造几艘福建舰,不也挺好吗?

07

这背后,就是“常规动力”和“核动力”的根本性差别。

福建舰,它再先进,它还是“常规动力”。

它得烧油。

这就像一辆性能再好的跑车,邮箱大小是固定的,跑个几百公里就得进加油站。

福建舰的作战半径,被它携带的舰用燃油给“拴住”了。

它要跑远路,比如去印度洋或者更远的地方,屁股后面必须跟一艘(甚至两艘)超级“奶妈”——大型综合补给舰。

整个编队的行踪,很容易暴露,后勤压力也特别大。

所以,很多分析认为,福建舰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区域拒止”平台, 主要活动范围还是在西太平洋“家门口”。

它是一个“垫脚石”, 或者说“过渡型号”。

08

但004型核动力,这彻底是另一个概念了。

核动力,用的是核燃料,它的能量密度是化学燃料的几百万倍。

这颗“心脏”一旦启动,可以推动航母连续跑上20年甚至更久才需要更换燃料。

这带来的好处,是压倒性的。

第一,它实现了“无限续航”。

004型航母编队可以摆脱对燃油补给舰的依赖, 真正实现“全球抵达、全球部署”。

它可以长时间(几个月甚至半年)部署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 这是常规动力航母想都不敢想的。

09

第二,省下了巨大的空间。

常规动力航母那巨大的烟囱、排气道、重油油箱,全都不要了。

省下来的这些宝贵空间,可以干嘛?

装更多的航空燃油(给飞机用),装更多的弹药,改善船员的生活空间。

这意味着航母的“持续作战能力”——也就是能打多少天的高强度战斗——直线上升。

10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充沛的电力。

现代军舰,早就不是“钢铁”的比拼了,而是“电力”的比拼。

福建舰的电磁弹射器,已经是“吃电大户”了, 常规动力系统应付起来多少有点“紧巴巴”。

而核反应堆,本质上就是一个超大号的“充电宝”。

它提供的庞大电力,不仅能让4部电磁弹射器毫无压力地高频率运作, 更重要的是,它为“未来武器”留足了冗余。

什么是未来武器?

激光炮、电磁轨道炮、高功率雷达、强大的电子战系统。

这些“科幻”装备,全都是“电老虎”。

没有核动力提供的“电力富余”,想上这些武器,门儿都没有。

11

所以说,从003型的“常规动力+电弹”,到004型的“核动力+电弹”。

这不只是换个发动机,这是中国海军战略的一次根本性转变:

从一支“区域性”的海军,正式向一支“全球蓝水”海军迈进。

004型航母,就是这个转变的“入场券”。

12

为了匹配这颗“核心脏”,004型的“身体”也得跟上。

根据目前各方媒体和分析机构的推测,004型的“硬件”数据,可以说是拉满了。

最显眼的就是“吨位”。

福建舰是8万多吨。而004型的满载排水量,普遍被认为将超过10万吨,预测数据在11万吨到12万吨之间。

这是什么概念?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航母,美国海军的“福特”级(Gerald R. Ford-class),满载排水量是约10万吨。

如果11万吨的数据属实,004型将从吨位上,超过“福特”级,成为地球上最大的军舰。

13

更大的吨位,意味着更宽阔的飞行甲板。

这就能解决掉福建舰上的一些“小遗憾”。

福建舰作为第一艘“平甲板”航母,设计上难免有妥协。

比如,它“只有”3部弹射器。

而“福特”级是4部。

福建舰“只有”2台飞机升降机(把飞机从机库运到甲板的电梯)。

“福特”级是3台。

而且福建舰的一部升降机,位置离弹射器的喷气偏流板非常近, 这在甲板作业高度繁忙的时候,可能会造成“堵车”,影响飞机的出动效率。

14

这些“妥协”,在11万吨的004型身上,将不复存在。

外界一致预测,004型将和“福特”级看齐,配备4部电磁弹射器 和3台大型升降机。

更大的甲板、更优化的布局,意味着飞机的调度会更流畅。

“出动率”(Sortie Rate)——也就是一天能起飞多少架次飞机——将会有质的飞跃。

15

机库容量上,得益于更大的船体,004型预计能携带90到100架各类飞机。

相比之下,“福特”级的设计是75架左右。

更多的飞机,更快的出动率,这就是“硬件”上的硬道理。

配套的“小弟”们,比如歼-35隐形战机、空警-600固定翼预警机、 各种无人作战飞机, 也都会悉数上舰。

16

那么,问题来了。

吨位更大、载机量更多、设计更新... 这是不是就意味着004型已经“超越”了美国的“福特”级?

就像源素材里说的那样,是在“美国最擅长的领域直道超车”?

这事儿吧,恐怕没这么简单。

造出一艘11万吨的核航母,和“玩转”一艘11万吨的核航母,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硬件,只是“入场券”。

真正的门槛,是“软件”。

17

我们得客观地看到,美国海军在核动力航母这个领域,有一样东西是别人短时间无法超越的。

那就是“经验”。

从1961年世界第一艘核动力航母“企业”号(CVN-65)服役算起,美国海军“玩”核航母,已经玩了超过60年了。

中国海军,是0年。

18

这60年的经验,意味着什么?

它意味着美国海军有几代人、几十万官兵,知道怎么在“核反应堆上睡觉”。

他们有全世界最完善的核动力舰艇操作手册、损管条令。

他们知道反应堆在各种海况、各种战备等级下,会有什么反应。

他们知道万一(只是万一)发生核泄漏、核事故,在茫茫大海上该如何以最快速度去“堵枪眼”。

这些用生命和时间积累出来的“软件”和“人才库”,是无法“大跃进”的。

19

再看“硬件”的核心——反应堆。

“福特”级的心脏,是两座A1B反应堆,总功率能飙到700兆瓦。

这是个什么水平?

一个中型城市(几十万人)的用电量,大概也就这么多。

而目前外界根据四川原型堆推测,004型的两座反应堆,总功率加起来,大概在450到500兆瓦。

差距依然是明显的。

20

700兆瓦的“大心脏”,意味着“福特”级在满足全舰推进、电磁弹射的同时,还有海量的电力富余。

这些富余,就是为未来的激光武器和高能系统准备的。

从这个角度看,004型在“硬件”上,是追平了“福特”级(吨位、电弹、核动力)。

但在最核心的“心脏”功率上, 以及最关键的“软件”经验上, 依然是“追赶者”的姿态。

21

当然,美国海军自己也有自己的烦恼。

“福特”级作为“革命性”的产品,从服役开始就麻烦不断。

它那套先进的电磁弹射器(EMALS)和电磁拦阻器(AAG),可靠性一直不达标,拖了整个航母战斗力生成的后腿。

11部先进的武器升降机(运送弹药),有几部常年“罢工”。

再加上“天价”的建造成本(单艘超过130亿美元),以及后续舰(“肯尼迪”号、“企业”号)的不断延期, 都让美国海军自己头疼不已。

反观003型福建舰,从2025年9月开始,电磁弹射歼-35、歼-15T、空警-600的测试进行得似乎颇为顺利。

这显示出,在电磁弹射这个“单项”上,中国的技术路线可能反而更稳妥一些。

22

最后,我们还得回到那个“终极问题”:

在“航母杀手”(高超音速导弹)满天飞的21世纪,花这么多钱,造这么个“巨型靶子”,到底还有没有用?

这个争论一直都在。

一种观点认为,航母这种“大而笨”的资产,在现代高精度、高速度的导弹面前,生存能力堪忧。

花上千亿造一个,可能“开战即沉没”。

23

但另一个角度是,核动力航母本身,也是一种“威慑”。

就像源素材里提到的那样,核动力航母被击沉,其后果是“后患无穷”的。

那可不是沉了一艘船,那是沉了一个“核反应堆”。

它造成的核污染,将是区域性、甚至是全球性的灾难。

正因为这种“谁也承担不起”的后果,反而让对手在动用“航母杀手”时,不得不掂量再三。

攻击一艘核动力航母,在政治上的门槛,远高于攻击一艘常规动力航母。

24

更重要的是,航母的价值,不只在“决战”的那一刻。

在和平时期,一艘11万吨的核动力航母, 带着近百架飞机, 在全球任何海域“巡航”。

它不需要开一枪一炮。

它本身,就是一个“可移动的国土”, 是一种流动的国家意志。

它所到之处,带来的政治压力和战略信号,是任何其他武器都无法比拟的。

25

说到底,2025年11月的这张卫星照片, 真正改变的,是一种“心理预期”。

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里,“核动力超级航母”,是美国海军独一份的“招牌”。

现在,这个“俱乐部”即将迎来第二个玩家。

硬件上的差距,可以用惊人的工业能力和时间去追赶。

但如何用好这个“吞金巨兽”,如何培养几千名能在“核反应堆”上熟练操作舰载机的人才, 如何建立一套全球性的维护和后勤体系...

这些“软件”上的鸿沟,才是004型航母下水之后,真正需要面对的、更漫长的挑战。

创作声明:

本文基于公开报道的“中国004型航母”相关事件创作,主要信息来自【美国《The War Zone》】、英国【《Military Watch Magazine》】、马来西亚【《Defence Security Asia》】、美国【《Asia Times》】、印度【《The Economic Times》】、欧洲【《Army Recognition》】、法国【《Naval News》】、美国【《美国之音》】等媒体报道和公开资料。文章在尊重事实基础上进行观点表达,所有事实描述都有据可查。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思考,不代表任何立场。如有不同看法,欢迎理性讨论。部分配图来源网络,如侵权请告知删除。

````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