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为救朱元璋九箭加身,朱元璋赐其荣华富贵!27年后却族灭

在中国历史长河里,有一位乞丐出身的皇帝,用十二年从和尚变成了君临天下的真龙。他叫朱元璋。你可能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人曾家破人亡、以讨饭为生,最终却登上金銮宝殿、指点江山。可偏偏就在他辉煌人生的背后,每一个忠心耿耿的身影,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被打入深渊。为什么那些出生入死的大功臣反被自己人一锅端?陈德的故事,或许能解开这道谜题。

有句话怎么说的:一山难容二虎,功高盖主最危险。朱元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开国头几年,他和陈德等大将,是铁哥们——一起逃难、拼命、打天下。战争高潮爆发在鄱阳湖之战,生死一线间,陈德为他挡过九支毒箭。这不是兄弟情深,是生死与共的命。但成王败寇,两人最后却走向了分道扬镳的老套路。朱元璋一边重赏陈德,一边却又因猜忌让陈家全族没了好下场。兄弟情谊到底抵不过江山社稷?故事不止这么简单。

听起来像电视剧,但往下细想,这更像宿命。朱元璋小时候苦得连饭都吃不上,后来沦落为皇觉寺的小和尚,靠讨饭度日。老朱的苦出身,造就他谨小慎微、疑心极重的性格。从他跟着郭子兴起兵,到拉上常遇春、徐达、李善长、陈德这些兄弟并肩作战,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把算盘。起初打江山,大家抱团取暖,加一起就是一条心。普通百姓是咋看这些事的?“自家娃儿有口吃的就行,朝廷换谁当关咱啥事!”但这些兄弟却身处刀口舔血,谁都知道,皇位轮不到自己,功劳却要自己拼命挣。等朱元璋坐稳龙椅,一切都变了。表面上,忠心耿耿才有前途,实际老朱打心底里防着每一个身边人。

等到风头过了,大明天下平定,看起来一切风平浪静。但深水里早就涌动着漩涡。陈德拼死救驾的事被当作美谈,朱元璋当众掉眼泪,陈家成了人人羡慕的侯门世家,还得了世袭爵位。可好景不长。有人开始在朱元璋耳边吹风,说“临江侯”兵权重、功劳大,将来难保不反。每一位元勋都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却总有小人捣鬼。公元1366年,陈德因伤去世,刚立世袭不久,陈家子弟还没把家业捂热,祸事就降临了。张三告状说陈家不安好心,李四补刀说临江侯府藏军图、谋反。几轮诛戮下来,一门尽破。这一切进行得悄无声息,大堂外百姓只见红顶白袍进进出出,谁也说不清发生了啥。

离奇的是,陈德的悲剧绝非孤案。常遇春、蓝玉、李善长们不是病死就是被抄家,徐达金身难保。曾经的开国兄弟,现在相见要绕路,家里墙都怕被安上耳朵。朱元璋这一手,不是在演电视剧,他怕旧部人多势众,等到儿孙登基搞出乱子。最讽刺的是,朱元璋当年还亲口发下“免死铁券”,谁要搞谋反,这块铁牌一亮就无罪。可轮到真要杀人,这些免死铁券还不如烧火棍结实。不管你救过皇帝几条命,最后能不能全身而退,命还得操在朱元璋一人手里。所有前期埋下的疑虑、猜忌,到了王朝稳固,大幕全都拉开。兄弟成了仇人,恩情也抵不过疑神疑鬼。

时间往后拖,朱元璋朝堂上歌舞升平,开国元勋基本换了一茬。临江侯府一案,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闲谈:“救了皇帝又咋?还不是照样被连根拔起!”这时候大明看似强盛,后院却已经起火。新势力纷纷登场,大批寒门出身的文官趁机上位,旧贵族家破人亡。分歧越来越大,朝廷气氛紧张,谁也不敢多说一句心里话。有心人拿当年的冤狱当反面教材,却没人敢触碰底线。表面上,天子英明、万民安乐,实则暗涛汹涌,谁也说不准下个倒霉蛋是谁。

话得掰开揉碎说,大家都夸朱元璋“天降伟人”,会用人会治国。可真细品品,他既然那么会用人,怎么自己的救命恩人都保不住条命?人们都说建国需要兄弟团结,守国得讲规矩。朱元璋这一套,“铁杆庄稼都锄掉”。陈德如果早点明白“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八个字,也许就不会跟命赌得这么厉害。免死铁券发得响亮,“封侯拜将”也好听,最后还不是皇帝——“你功劳大到威胁我了,真对不起了啊!”这种兄弟情,哪比得过桌子底下一个眼神、一句闲话?倒是朱元璋做得漂亮:把敢拼命的人都收拾干净,以后就没人再敢拼命。表面上奖罚分明,实际上,谁也逃不出一张“功高震主就得死”的大网。这可真叫:用得着你时哥哥弟弟,用不着你时狗不理包子,一口一个全咽下,骨头都不带吐的。

大明江山坐得稳,是靠斩尽兄弟,还是靠同舟共济?有人说,朱元璋的成功在于铁腕手段,哪个建国皇帝不是这样?可也有人觉得,兔死狗烹是一场历史悲剧,这种靠屠戮功臣换来的安稳,是不是给后来埋下了无尽隐患?按理说,信任兄弟才能守得住天下,但朱元璋的路子暴露:威胁到我的,全收拾了才安心。你觉得中国历史上的“清君侧”到底是政治智慧,还是做皇帝的自私?世道到底该靠“都听皇帝的”这种死板安全感,还是靠“大家都有饭吃”的江湖义气撑下去?评论区一起来聊聊,你站哪边?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