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国加关税四处树敌,德国第一又还给咱们,加拿大说再也回不去

这事儿越来越有意思了。

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在酒桌上,有个大哥喝高了,非要证明自己是全场最牛的,方法是挨个儿把在座的兄弟都损一遍,完了还摔个杯子,以为大家都会被他的“霸气”镇住,高呼“大哥威武”。

结果呢?

大家面面相觑,尴尬的空气能凝固成冰。然后,一桌人不动声色地,默默地,开始在桌子底下建了个新的微信群,把他给屏蔽了。

特朗普这半年的关税大战,在我看来,演的就是这么一出戏。一出本想“美国优先”、号令天下的独角戏,结果演着演着,发现舞台底下的人都悄悄离场,去隔壁开了个新局。

这不,最新的响声,是从德国传来的。

德国佬,出了名的精明和务实,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别跟我来虚的,咱就看数据”的气质。就在2024年,美国还挺骄傲地从咱们这儿抢走了“德国最大贸易伙伴”的头衔。这事儿当时还被不少媒体拿出来大书特书,仿佛是“王师”归来的铁证。

可这“第一”的宝座,屁股还没坐热乎呢。

你猜怎么着?今年前八个月的数据一出来,德国人一合计,嘿,咱们跟中国的生意额是1663亿欧元,跟美国的呢?1644亿。不多不少,就差那么一丢丢,但这“第一”的帽子,又客客气气地还给了咱们。

这事儿你要是光看数字,可能觉得就是个正常的市场波动。但你往深了琢磨,这背后的味道可就太冲了。

德国对美国的出口,同比降了超过两成。两成啊!朋友们,这可不是小数点后几位的误差,这是往一锅滚油里浇了一瓢凉水——炸了。德国的行业大佬说得也直白:“毫无疑问,美国的关税政策是主因。”

翻译过来就是:大哥,不是我们不跟你玩儿,是你自己把游戏门槛设得太高,还老改规则,我们这小本生意,陪不起啊。

这就像啥呢?就像你家楼下开了几十年的老面馆,味道好,价格公道。突然有一天,老板说为了“面馆优先”,以后吃面得先交一笔“入门费”,而且这费用看他心情随时涨。你会怎么办?你顶多骂骂咧咧一两次,然后就头也不回地去找隔壁的兰州拉面或者沙县小吃了。

德国人干的就是这事儿。他们用冰冷的欧元,投了一张不信任票。这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来得更狠,更真实。

如果说德国人的反应是“精明商人的止损”,那隔壁加拿大的反应,就有点“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要闹分家”的决绝了。

加拿大,这个一直被我们调侃为美国“后花园”、“第51个州”的国家,这次是真有点急眼了。他们总理卡尼(原文如此,我们姑且这么称呼他)那话说得,简直不像是外交官,倒像是个刚分手的怨偶,在朋友圈发的控诉长文。

他说:“我们同美国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你品,你细品这句话。这不是“我们希望美方如何如何”,也不是“我们对此表示关切”,而是直接宣布一段关系的死亡。他说,过去跟美国绑得紧是好事,现在成了“软肋”。

这话的分量,比德国人那跌了20%的出口额,还要重得多。

贸易数据是“身”,那这种心态的转变就是“心”。特朗普一通操作,把钱袋子搞紧张了是其一,更要命的是,他把邻居的心给伤透了。

有意思的是,加拿大撂下狠话,说不搞报复性关税了。你以为是认怂了?不,这才是最狠的一招。不跟你吵了,不跟你闹了,因为懒得跟你耗了。人家直接掉头,开始“掌控自己的未来”。

这词儿用得,太有画面感了。

你看他们干了啥?跟印尼签自贸,跟阿联酋搞AI,跟欧盟签防务,跟德国签矿产……这哪儿是赌气啊,这分明是在给自己断奶之后,紧急寻找新的营养来源。满世界交朋友,开新局,独独把你这个曾经最亲密的“大哥”晾在一边。

这套操作的潜台词是:世界很大,不止你一个玩家。你不想好好玩,我们自己组个局,照样玩得风生水起。

最讽刺的,莫过于美国自家的农民了。

马里兰州的哈奇森,爱荷华州的布里尔,这些名字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曾经被许诺会“再次伟大”的家庭。现在,他们对着满地金黄却卖不出去的大豆,愁眉不展。

数据是冰冷的,也是最滚烫的。九月份,咱们这边从美国进口的大豆,数量是——零。

一个巨大的、圆滚滚的“0”。

这对一个靠天吃饭、靠地收成的农民来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年的汗水,可能连本都回不来。南美的大豆正在热火朝天地装船运往东方,而美国中西部的筒仓里,却堆满了无人问津的“黄金豆”。

更绝的是什么?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光是把他们的客户给打跑了,回过头来,这根棒子还敲在了他们自己脑袋上。因为化肥、农机配件这些生产资料,也因为各种关税,价格蹭蹭往上涨。

一边是收入断崖式下跌,一边是成本节节攀升。两头一挤,中间的农民就成了那被压干的甘蔗渣。

我都能想象到那个画面:华盛顿的政客们在电视上慷慨激昂,说着“为了国家的长远利益”,而哈奇森先生,可能正坐在他那台需要修理但零件却贵得离谱的联合收割机上,看着手机里大豆期货的价格,长长地叹一口气。

爱荷华州立大学的教授预测,今年农场破产数量要激增50%。这不是报告里的一个百分比,这是五万个、十万个家庭的悲剧。

所以,这盘棋下到这儿,脉络就很清晰了。

特朗普以为他在玩一场“极限施压”的商业谈判,手里的牌是庞大的美国市场。他觉得,只要我把门一关,你们这些依赖我的国家就得跪下来求我开门。

但他算错了一件事,或者说,他那套地产商的思维,完全没搞懂全球化到底是怎么回事。

全球化不是一条单行道,而是一张盘根错节的网。你以为你是网的中心,可以随意扯断几根线。但你每一次用力的拉扯,都会导致整个网的结构发生变化。你扯断了你和德国的线,德国和中国的线就会变得更粗;你勒紧了你和加拿大的线,加拿大就会拼命织出更多连向别处的新线。

你以为你是掀桌子的庄家,结果人家直接换了个赌场。

最核心的问题,不是丢了多少订单,不是GDP少了几个百分点。这些都是可以恢复的。真正被摧毁的,是“信用”这个地基。

过去几十年,美国之所以能当“武林盟主”,靠的不仅仅是船坚炮利,更是它主导建立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有章可循的规则体系。大家跟它做生意,虽然也常有摩擦,但心里大致有个谱,知道底线在哪儿,规则是啥。

特朗普干的事,就是把这个“谱”给撕了。他告诉全世界:规则不重要,我的心情最重要。

这就好比你在一个公司勤勤恳恳干了十年,虽然老板抠门,但你知道只要完成KPI,年底总有份奖金。突然新来一个老板,说KPI作废,奖金全凭他高不高兴,今天说你是骨干,明天就可能让你滚蛋。

换你,你怎么办?

你肯定第一时间更新简历,联系猎头,看看外面有没有更靠谱的机会。

德国、加拿大,甚至全世界越来越多国家,现在干的就是这事儿。它们在给自己的国家“更新简历”,在为自己寻找“下家”。

所以,这场关税战打了半年,美国得到了什么?

它没有打开任何一个它想强行打开的市场,反而让自己的传统盟友下定决心“去美国化”;它没有让制造业回流,反而可能让成千上万的农民破产;它没有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让“美国”这个金字招牌的信用度,跌到了几十年来的冰点。

这哪是“美国优先”,这简直是“美国优先被孤立”。

那位愁眉不展的哈奇森先生,对着记者喊话特朗普:“我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尽快得到解决。”

可在我看来,有些东西,一旦碎了,就真的很难再拼回去了。就像那桌被大哥搅黄了的酒席,就算他酒醒了,挨个儿赔礼道歉,但那个把他屏蔽掉的微信小群,恐怕是再也解散不了了。

这事儿你怎么看?评论区里,咱接着盘盘?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