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眼光有误?火箭队700万年薪砸错人,签第3中锋遗憾错失2+2+6级别明星
斯通眼光有误?火箭队700万年薪砸错人,签第3中锋遗憾错失2+2+6级别明星
缺少控球后卫,这事在火箭队前两场常规赛里算是被无限放大了。 表面上说有4位球员能顶1号位,结果乌度卡教练死盯着用阿门・汤普森和谢泼德两个年轻人。 老将阿龙・霍勒迪明明防守靠谱、三分也行,却连一分钟都没捞到;23岁的戴维森也是一样,板凳坐穿,全程看戏。
季前赛的表现摆那儿——戴维森打得真不比谢泼德差,有时候甚至还更像个主力。 这哥们能投、会自己单干、防守也不丢人,再加上传球手活不错,不知道为啥就这么被低估了。 反正轮来轮去,就是不上场,看得观众直挠头。
范弗里特现在已经现身训练馆,还跟队友一起搞训练,彻底成了“指导老师”模式开工。 不能打比赛,人却一直陪着球队忙活,这点倒挺让人感慨的,不过他想赶本赛季季后赛基本没戏,要恢复状态哪那么快,说到底还是等下一个完整赛季再说吧。
有人觉得今年火箭可以趁机试阵,多培养点合适的人才,把基础打扎实,为明年范弗里特复出留条路,到时冲击总冠军才靠谱些。 但讲真,今年操作有几笔真的让粉丝心凉,比如花三年2150万美金合同又把克林特・卡佩拉带回来了。
实际情况就是,两场下来,卡佩拉每次登场时间屈指可数,对雷霆8分钟进账4分1抢断,对活塞更惨,只混了4分钟拿下2分4篮板,大部分时间直接隐形。 曾经的首发中锋,如今战术体系格格不入,也只能当背景板晃一圈回来喝水。
按理说卡佩拉防守能力还有,但状态远逊于亚当斯,自主进攻没有、投篮短板突出,被申京、小贾巴里・史密斯这些高个子压得喘不过气,每次机会都少得可怜。 一年700万美元工资扔出来,如果换成补强控卫位置,是不是效果好很多?
马特・巴恩斯之前在节目聊过火箭这个控卫问题,他给出的观点很现实:沃尔和洛瑞都老了,不对味,现在最需要的是一个真正懂组织、擅长传导的人物。 他说申京其实发挥不错,可惜关键时候该交给杜兰特处理的时候偏偏没人安排好,这种细节太致命。在他看来,“克里斯・保罗才是最适合的人选”。
可是大家心知肚明,现在保罗早已联手哈登和莱昂纳德去了快船,而且只拿了一份一年360万美元底薪合同而已,其实一点都不贵,更谈不上遥不可及。当初休赛期完全有机会招揽,可惜管理层想着范弗里特够用了,还有霍勒迪、谢泼德这些备胎,就彻底忽视掉保罗这张王牌,于是一转眼全线陷入1号位困境。
回过头看,用宝贵的空间养闲置的大中锋,却放走一名还能盘活全队节奏的大师傅,这决策水平确实耐人寻味。尤其本以为替补多,其实派谁上都是靠熬经验,小将们要么没自信,要么根本无法撑起局面。这种状况下如果保罗站出来带动一下团队,那画风肯定完全不同吧?
不得不承认,目前名单上的控卫不少,看起来热闹,一旦比赛真刀真枪地拼,没有哪个敢拍胸脯保证能稳住阵脚。有实力的不用、不成熟的小孩往死练,让整个球队推进节奏慢半拍,经常出现无谓失误或者打不开局面的窘境。这套打法怎么可能撕开联盟那些狠角色?
至于数据方面,在快船两场比赛下来,保罗平均每晚17.5分钟能贡献2分、2篮板、6助攻和2抢断,失误只有1.5次。如果硬要折算到35分钟档,那就是4分左右外加12助攻这种配置,对于一支急需梳理进攻秩序的新军来说简直梦寐以求。不禁怀疑,要是钱花在他身上,会不会现在已经收获两连胜?
话题绕回头还是那个老问题:新援引进思路到底咋想的? 既然明确知道球队最大软肋是在组织端,为啥非要优先补充第三中锋?难道只是为了找熟脸撑门面? 面对目前这样的尴尬局面,只能寄希望乌度卡早点调整思路,让冷藏许久的戴维森或者霍勒迪获得更多机会,否则又是白白浪费整个常规赛周期。
还有一种声音认为,本来资金有限情况下就应该精挑细选重点投入,比如像保罗这样虽然年龄增大但技术历久弥新的纯粹型领袖,比起同价签来的边缘蓝领作用明显立竿见影。而且看看如今轮换名单,上限高但稳定性不足,有经验、有脑子的调度者尤为稀缺。这类选择错误影响的不止胜负,还关乎年轻人的成长环境,以及整体士气走向。有网友忍不住吐槽:“宁愿多几个‘老司机’,也不要再堆纯体力型内线。”
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许教练组太追求快速变革,所以暂时牺牲一些即战力,希望小伙子们通过摸爬滚打一夜之间成为独挡一面的核心。但现实证明NBA舞台残酷,新秀崛起绝非速成菜谱,即便天赋在线,没有正确引导依旧容易迷失方向。所以未来如何突破瓶颈,很大程度取决于临场应变,而不是纸上谈兵堆叠潜力股数量游戏罢了。
归根结底,现在火箭排兵布阵仍处不断试错阶段,无论管理层还是教练组,都必须抓紧时间找到最佳平衡点,否则等到关键节点来临,再好的苗子恐怕也难救当前困局。从观众席望过去,总觉得这支年轻球队距离蜕变只差一次大胆尝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