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对手从日军换成美军,反而打顺手了?是我们自己变了!

聊起抗日战争和抗美援朝,很多人心里头都有个别扭的疙瘩:明明美军的装备、火力和后勤都比日军强了好几个档次,怎么我们反而觉得抗美援朝打得比抗日战争要轻松一些?

这根本就不是对手强不强的问题。是我们自己,从里到外,都换了个人。

就说那个六十军,云南的地方部队,当年千里迢迢拉到徐州前线,接的就是汤恩伯跑路后留下的烂摊子。日军的坦克碾过来,几天之内,两个旅长、四个团长就没了,还有三个重伤。他们没退,想退也来不及了,只能拿命去填。结果呢?战后连个补充都捞不着,还被蒋介石当众骂六师兄,羞辱得不行。那时候的国军,最大的敌人压根不是日本人,是自己人。派系林立,各怀鬼胎,你在这边流血,他在那边看笑话,甚至还盘算着怎么吞掉你的部队。

可一转眼到了朝鲜战场,还是那支六十军,番号变成了五十军,打出的战绩简直神了。他们硬是把号称从无败绩的英军皇家坦克营给干废了,还在汉江边上顶着美军五个王牌师的猛攻,打出了威风。

他们靠的是什么?不是单纯的死扛,是协同。是三十八军、三十九军这些兄弟部队在侧翼穿插,主动换防,给他们争取喘息的机会。这支部队还是那支部队的底子,但这支军队,已经不是原来那支军队了。再也不用一边打仗,一边防着友军在背后捅刀子。

抗战那会儿,中国严格来说,都不能算一个完整的国家。南京有个政府,汪精卫在南京也搞了个政府,各地军阀自立山头,内部还在不停地斗。一个散装的国家,想打一场需要全民齐心的仗,这本身就有点黑色幽默。

等到抗美援"朝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新中国刚成立,整个国家就像一台调试完毕的精密机器,政令能从北京一直传达到最偏远的村庄。物资调度、兵员动员、后方生产,一声令下,全国都动了起来。这种力量,才是战争真正的底气。

还有个关键点,就是战术思想的脱胎换骨。抗战时,国军里很多士兵连黑板都没见过,谈什么集结、射击、协同,大部分时候上战场就是靠一腔血勇。可志愿军不一样,经过解放战争的锤炼,三三制战术、穿插分割、夜间奔袭玩得炉火纯青。在几乎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硬是靠着人和战术的结合,把拥有绝对空中优势的美军打得晕头转向。我们和美军的较量,是现代作战体系的对决,不再是单方面挨打的意志力考验。

当然,苏联老大哥的援助也很重要。34个师的装备,还有米格战斗机,在鸭绿江上空构筑的米格走廊,确实帮了大忙。但援助终究是外力,它能给你飞机大炮,却给不了你一个团结的内部。

抗战十四年,我们拿到的国际援助总共才4.5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海外华侨的个人捐款。说到底,靠的还是民心。可在一个连国家认同都模糊的时代,民心再热,也暖不了一盘散沙。

为什么感觉抗美援朝打得简单?不是美军变弱了,是我们不再是那个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旧中国了。你一边在前线拼命,一边担心家里被自己人抄了,一边战死沙场还要被长官羞辱,这种仗,谁来打都憋屈。

新中国不同了,从军人到工人,从前线到后方,所有人都铆着一股劲,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这股气,是原子弹也砸不碎的。

说白了,抗美援朝,我们赢的是一个现代国家体系的组织力和凝聚力。而抗战之难,难在一个即将灭亡的旧时代,拖着一个国家在做最后的挣扎。

技术可以追赶,装备可以补齐,但一个民族拧成一股绳的那股劲,才是砸不烂,打不垮的。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