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盛娱乐介绍

人民军队装备的苏制ML-20型152毫米榴弹炮:中国的“红色铁锤”

全重达7.2吨,需要重型拖拉机牵引,却在朝鲜战场上一鸣惊人,成为志愿军当时威力最大的火炮。1951年,朝鲜战争进入阵地战阶段。志愿军炮兵迎来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装备——苏制ML-20型152毫米榴弹炮。这款被苏联红军称为“1937年式152毫米加榴炮”的重型武器,很快就在战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破坏力。

当时配备给志愿军的这种火炮数量有限,到1951年底仅有36门。但它们却成为志愿军手中口径第二大的火炮,仅次于少量日制150毫米榴弹炮。这款重量超过7吨的重炮,需要重型拖拉机才能牵引机动,却以其强大的火力在多次战役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苏联血统与二战传奇

ML-20型152毫米榴弹炮是苏联在二战期间最重要的火炮之一,1937年正式定型投产。其设计源于对法国施耐德1910型152毫米榴弹炮的改进,苏联工程师对其进行了多次升级。这款火炮具有152.4毫米口径,炮管长4.41米,战斗全重达7.2吨。它采用开脚式大架设计,配备多孔制退器,由9名炮手操作。

ML-20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多功能性。它既能进行高仰角(最高65度)的曲射,也能执行低伸弹道的直瞄射击。其最大射程约17.2公里,配备的高爆炮弹重达43.6公斤,装药6.25公斤,爆炸威力足以摧毁坚固工事和建筑。在二战期间,ML-20共生产了约6800门,是苏军集团军属炮兵的主力装备。德军在战场上缴获ML-20后,也将其投入实战使用,甚至专门为其生产弹药。

二、入朝参战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随着战事推进,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援助,ML-20型152毫米榴弹炮便是其中之一。1951年,志愿军开始接收并装备这种重炮。当时中国军队的火炮装备极为复杂,包括抗战和解放战争中缴获的日式、美式等多种型号。这种混杂给后勤带来了巨大压力。苏制火炮的引入,开始帮助志愿军实现炮兵装备的标准化。

由于ML-20重量巨大,普通汽车难以牵引,志愿军只能使用重型拖拉机进行机动。这也给长期依赖骡马化的中国炮兵带来了摩托化的新理念。在阵地战阶段,志愿军对这款重炮的使用非常谨慎。因其数量有限且炮弹需进口,通常只在重要战役中才会动用。命令要求:“打敌一个连以下的兵力不应使用苏制152榴”。

三、战场表现与战绩

ML-20在朝鲜战场上展现出了惊人的破坏力。其重达43.6公斤的炮弹,可轻松摧毁联合国军的坚固工事,为志愿军步兵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火力支援。炮弹爆炸后产生的破片能够穿透20-30毫米厚的装甲,对轻型装甲车辆构成严重威胁,甚至对重型坦克也能造成损害。这种威力让联合国军部队对ML-20忌惮不已。

ML-20在朝鲜战争中的使用虽然数量有限,但为志愿军提供了宝贵的重火力经验。战争结束后,这些火炮并未退役,而是继续在中国军队中服役。

四、 朝鲜战后服役与参战经历

朝鲜停战后,ML-20在中国军队中继续服役了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国没有选择仿制ML-20,主要是因为它全重过大,对牵引车辆要求高,机动性较差。

1958年,ML-20参加了炮击金门作战,展现了其持续的实战价值。此后,这款老炮还见证了中国对印自卫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的重要时刻。

在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解放军装备的ML-20发挥了重要作用。当时中国炮兵师所属炮兵团中仍有152毫米榴炮团,这些部队在战斗中发挥了火力骨干作用。尽管当时中国已经研制并装备了更先进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但老而弥坚的ML-20依然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五、对中国炮兵发展的影响

ML-20在中国的服役经历对解放军炮兵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它让中国炮兵首次体验到了真正重型火炮的威力和价值。中国在ML-20基础上,选择了仿制更轻便的D-1型152毫米榴弹炮,即56式152毫米榴弹炮。尽管56式射程较短(仅12.4公里),但重量大大减轻(仅3.6吨),更适合中国当时的牵引条件。到上世纪60年代,中国又根据苏制D-20加榴炮研制了经典的66式152毫米加榴炮,这款火炮至今仍在我军服役。

ML-20虽然最终未被中国仿制,但它为新中国炮兵培养了第一批重炮使用和维护人员,积累了宝贵的重型火炮使用经验。直到今天,ML-20的设计精髓仍以不同形式影响着中国炮兵。当年从苏联引进的36门ML-20,如同火种一般,点燃了中国重型火炮发展的道路。



下一篇:没有了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