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变了!红军城失守,乌军大批投降,俄总理此刻赴华,信号不寻常
这世界上的事儿,就怕对比着看。
一边是炮火连天的修罗场,士兵们像耗材一样被填进去;另一边是西装革履的会客厅,大佬们握着手,把几百亿的生意给定了。
这两件事,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你把它们拼在一起看,那味道就全出来了。
什么味道?一个时代,被敲碎的声音。
先说那个修罗场。
乌克兰的红军城,现在基本就是个死地。
你可能对这个名字不熟,没关系。
你把它想象成一个公司的总服务器机房,或者一个小区唯一的总水阀。
这地方一旦被人端了,整个顿巴斯前线的乌军,就等于被人拔了网线、断了水源。
几十万人的吃喝拉撒、弹药补给,全靠这个铁路枢纽吊着一口气。
现在,这口气快断了。
俄国人这次玩得特别“脏”。
他们不搞什么大纵深穿插,不搞什么钢铁洪流对冲。
就是围。
四面八方给你围死,然后用无人机和远程炮,像做外科手术一样,一根一根地剪断你伸出来的补给血管。
城里的乌军什么状态?
俄国国防部放了个视频,骚操作来了。
视频里几个刚投降的乌军俘虏,一脸生无可恋。
说的话翻译过来就一句:饿。
没子弹,没吃的,连口热乎的都没有。
上头除了画大饼,啥支援都给不了。
守着也是等死,不如出来投降,至少有口饭吃。
这视频,毒不毒?太毒了。
这就是典型的攻心战。
俄国人很清楚,红军城是块硬骨头,真要一栋楼一栋楼地去啃,自己也得崩掉几颗牙。
代价太大。
所以不如把“人道主义通道”一开,再把这段视频往全网一发。
意思很明白:兄弟们,你们的领导已经把你们卖了,我们这儿管饭,自己选吧。
这招,比炸弹好用。它直接瓦解的是你战斗的理由。
你看,战场上打生打死,本质上就是个资源消耗。
谁的资源先断,谁就先崩。
乌克兰现在就是那个手机电量只剩1%的人,眼睁睁看着对方拿着个满电的充电宝。
说到充电宝,另一场大戏就登场了。
就在红军城被围得跟铁桶一样的时候,俄罗斯的总理米舒斯京,人已经到北京了。
这个时间点,绝了。
你说巧合?
成年人的世界里,哪有那么多巧合,全是算计。
米舒斯京来干嘛?旅游吗?当然不是。他是来“交底”和“充电”的。
交什么底?交财政的底。
说白了,打仗打的就是钱。
老美和欧洲那帮人,坏得很。
他们直接把俄罗斯存在海外的几千亿美金给冻结了,还不过瘾,现在居然琢磨着拿这笔钱产生的利息去援助乌克兰。
这叫什么?
这就好比你邻居把你锁在家里,然后拿着你的银行卡去刷卡消费,还用你的积分给他自己换了个电饭煲。
恶心不恶心?
对俄罗斯来说,这不光是恶心,这是要命。
这是金融绞杀。
既然西边的路被堵死了,那俄罗斯唯一的选择,就是头也不回地向东看。
米舒斯京这次来,就是要把之前普京和我们领导达成的那些战略共识,从PPT上的漂亮话,变成一车车真金白银的合同。
能源、工业、农业……全是实打实的硬通货。
什么“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那不是一根管子,那是俄罗斯经济的输血管。
我们买他的油和气,他拿了钱,转身就能造炮弹。
这个循环一旦跑顺了,西方的所有制裁,效果都得打个对折。
这就是中俄总理第三十次定期会晤的含金量。
注意这个词,“定期会晤”。
什么叫定期?
就像公司开周会一样,风雨无阻。
这本身就说明,双方的合作已经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搞得更大”的问题。
所以你看懂了吗?
俄乌战场是一条线,中俄合作是另一条线。
这两条线,在“干死美元霸权”这个终极目标上,诡异地汇合了。
普京最近有个讲话,非常有意思。
他说,世界想把俄罗斯踢出去,结果发现根本离不开。
没有俄罗斯,世界就没法平衡。
他还说,少数几个大国替全世界决定怎么过日子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这话是谁说的?
是一个被逼到墙角,然后发现自己背后不是墙,而是另一片广阔天地的狠人说的。
他嘴里那个“少数大国”,就是美国。
美国之前把俄罗斯踢出SWIFT结算体系,以为能一下把这头北极熊饿死。
结果呢?
熊没饿死,反而找到了新的食堂。
更魔幻的还在后头。
那个叫特朗普的男人,现在又嚷嚷着要回来。
他要是真回来了,你猜他会干嘛?
他很可能会跑去跟普京说:哥们,别打了,咱俩和好吧。
然后扭头指着我们说:他才是我们真正的心腹大患。
你看看,这世界乱不乱?简直就是一出狗血的公司斗争剧。
A部门和B部门打得头破血流,大老板(美国)拉偏架,想把B部门(俄罗斯)彻底搞死。
结果B部门找到了公司里最大的供应商C部门(中国),签了个超级大单,活得有滋有味。
现在,可能要上任的新老板(特朗普)却琢磨着,要不要跟B部门和好,一起去搞那个闷声发大财的C部门。
一个时代告终,说的就是这个。
那个一个老板说了算,所有部门都得看他脸色的时代,结束了!
!
现在是群雄并起的时代,大家凭本事吃饭,凭实力说话。
所谓的国际秩序,正在被现实利益和地缘政治这两把大锤,砸得粉碎。
红军城的陷落,可能只是一个开始。它真正预示的,是旧秩序的崩塌,和新丛林的到来。
在这个新丛林里,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谁能看清这一点,谁才能活到最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