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美国撂挑子,欧洲“天眼”当场抓瞎!荷兰狂吼:天赐良机

得,家人们,今儿个咱们聊点刺激的。一觉醒来,欧洲的天塌了半边,负责给北约站岗放哨的“天眼”项目,被美国人一脚踹翻了。这感觉,就像你请了全世界最牛的保安,结果他到门口溜达一圈,嫌你家地毯太贵,扭头走了,留下你和一帮虎视眈眈的邻居面面相觑。

荷兰人第一个没绷住,嗓门都喊劈了:“这哪是危机,这简直是咱们欧洲军工30年来最大的翻身机会啊!” 你听听这口气,像不像输光了准备押上全部身家的赌徒?脸上写满了“搏一搏,单车变摩托”的豪情。

这事儿得从头说起,但咱不按套路出牌。故事的高潮不是现在,而是几个月前,当北约一帮大佬们围着波音E-7“楔尾鹰”预警机的模型,笑得像一群三百斤的孩子。那会儿,这飞机还是个“奇迹”,是能取代服役了几十年、老掉牙的E-3“望楼”的“明日之星”。波音那边把胸脯拍得山响,说这玩意儿能360度无死角监控,天上飞的、海里游的、地上跑的,连隔壁老王家藏的私房钱都给你瞅得一清二楚。欧洲各国听得那叫一个心潮澎湃,仿佛有了这“天眼”,俄罗斯的坦克就成了后院里温顺的小猫咪。

结果呢?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圣诞老人,只有“美国优先”的大棒。美国空军自己先撂挑子了,理由冠冕堂皇:太贵了,而且这玩意儿能不能在未来的战场上活下来,得打个大大的问号。这话翻译过来就是:哥们儿我不玩了,你们自己看着办。

这一记背刺,直接捅在了北约的腰子上。荷兰国防部那份声明,字里行间都透着一股子被人抛弃的怨气和无可奈何,说啥“成员国正在探索替代方案,并寻求新合作伙伴”。你看,“寻求新合作伙伴”这几个字,就很有灵性了。潜台词不就是:“美国靠不住,欧洲的兄弟们,咱自己组个局吧?”

这就好玩了。欧洲这片地界,几百年来就没真正团结过,尤其是在防务这种核心利益上。法国人想当老大,德国人想闷声发大财,英国人脱欧了还在旁边煽风点"火。现在美国大哥说不带你们玩了,这群“散装”的欧洲能拧成一股绳吗?

这时候就得提一下瑞典的萨博(Saab)公司了。这家伙,就像个在旁边看了半天戏的替补队员,眼看主力被红牌罚下,激动地原地开始做热身运动了。他们家的“全球之眼”(GlobalEye)预警机,早就眼巴巴地等着这个机会了。萨博的人说得特含蓄:“我们的飞机,对任何国家来说,都是一个绝佳的解决方案。” 这话说得,跟相亲角里的大爷大妈夸自己孩子“忠厚老实”一个味儿,透着一股藏不住的窃喜。

当然,欧洲的选择不止萨博一家。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的分析师说,还有两条路。一是忍着,把现在的破飞机缝缝补补再用几年,等美国人缓过劲来,看他们最后选了啥,咱们再跟风。二是干脆“白板设计”,从零开始,咱们自己造一个纯正欧洲血统的“天眼”。

前一条路,说白了就是接着当小跟班,把尊严和安全感都寄托在华盛顿的脸色上。后一条路,听着提气,但烧钱、烧时间,而且以欧洲人现在的办事效率,等飞机造出来,估计仗都打完好几轮了。所以你看,荷兰人为啥那么激动?因为这给了他们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把钱投给自家的工业,把饭碗从美国人手里抢回来。

这事儿最讽刺的地方就在于,几十年来,欧洲一边享受着美国提供的安全保护伞,一边又抱怨美国人指手画脚。现在好了,美国人真把伞收了,欧洲突然发现自己站在了风雨里,连个像样的雨衣都没有。所谓“欧洲防务自主”,喊了这么多年,结果更像一句自我安慰的口号。北约的“天眼”,本来是盯着波罗的海和东欧的俄罗斯军事活动的,现在它自己先“抓瞎”了。

这场围绕E-7预警机的博弈,简直就是一出微缩版的国际政治大戏。美国人展现了什么叫精致的利己主义,欧洲人则暴露了自己内部的分裂和战略上的依赖性。而荷兰那一声“机会来了”,喊出的既是机遇,也是一种深沉的焦虑。这个烂摊子,最终会催生出一个更强大的欧洲防务工业,还是会变成一场旷日持久的内部扯皮,把机会活活拖死?咱们搬个小板凳,吃着瓜,慢慢看戏就行了。毕竟,历史这个剧本,往往比任何编剧写的都精彩。



Powered by 恒盛娱乐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