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美军设下空城计,战士冲锋竟被排长拦下,他一句话救下全排人
战场上最要命的东西,有时候不是枪林弹雨,而是那些看起来白送的便宜。
这种便宜,在1951年4月的朝鲜,差点就让志愿军排长卜广德和他的队伍,连人带骨头都交代了。
那时候的朝鲜,春寒还未退尽,夜里的山风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
卜广德领着他手下那帮最精锐的兵,猫着腰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沟里赶路。
上头给的任务很明确:天亮前,必须拿下包括503高地在内的五座山头,给后面的大部队捅开一个口子。
这活儿要是干砸了,整个穿插迂回的计划都得泡汤,影响的是整个战役的走向。
卜广德是个老兵,从枪林弹雨里爬出来的,对战场的嗅觉比猎狗还灵。
可他越往前走,心里的疑团就越大。
这山里静得吓人,静得不正常,他感觉自己像是踩进了一张早就织好的大网里,而织网的那个美国对手,正躲在暗处偷着乐呢。
走了没多远,尖兵气喘吁吁地摸了回来,脸上是压不住的兴奋。
他凑到卜广德耳边,声音压得像蚊子叫:“排长,前面山路边上,有个美国人的帐篷,里面睡得死沉,家伙都扔在一边,一点防备没有。”
这个消息让队伍里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另一个侦察兵跟着补充:“可不是嘛,功劳送上门了!
咱们摸上去,几下就解决了,还能弄几件好家伙。”
这话太有诱惑力了。
志愿军的家底薄,谁都知道。
能不响一枪就缴获点美式装备,还能干掉几个敌人,这买卖怎么算都划算。
帐篷里隐约传出的鼾声,在寂静的山谷里,听起来就像是胜利的号角。
可卜广德听着,却觉得那声音无比刺耳。
他的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
所有人都眼巴巴地看着他,等着他下令。
可他却摆了摆手,吐出三个字:“不能打。”
这三个字像一盆冷水,把所有人的热情浇了个透心凉。
侦察兵急了,满脸都是“为什么”:“排长,这多好的机会…
…”
卜广德没多废话,只是抬手指了指远处黑黢黢的山顶轮廓,声音低沉但有分量:“咱们的活儿是拿高地,不是捡洋落。
为这几个睡大觉的哨兵,把咱们整个队伍的位置都暴露了,让山上的敌人有了准备,你觉得值不值?”
没人说话了。
大伙儿都明白,排长的决定是对的。
为了几条小鱼,惊动了池子里的大鱼,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美国人下的第一步棋,就是用这点小甜头来钓鱼,想让指挥员的脑子一热,忘了自己真正该干啥。
卜广德没上这个当。
队伍绕过了那个充满诱惑的帐篷,继续往503高地的方向摸。
可没过多久,侦察兵又带回来一个更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消息:“报告!
503高地上…
…
是空的!
一个人影都看不见!”
这下,连卜广德都愣了一下。
503高地,那可是这片区域的制高点,谁占了它,谁就能把周围几十里地都看得清清楚楚,炮往哪儿打,机枪往哪儿架,都占着绝对优势。
这么一块宝地,美军居然就这么扔着不管?
这不符合常理。
山脚下明明有他们的帐篷,说明他们人就在这附近,怎么会把最重要的山头空出来?
有年轻战士沉不住气了,觉得这是天大的好事:“排长,没人守更好!
咱们赶紧冲上去,把旗子插上!”
“都给我站住!”
卜广德厉声喝道。
他的脑子飞快地转着,把所有反常的地方串联起来。
山腰有哨兵,山顶却空着,这叫什么战术?
美国人火力那么猛,飞机大炮那么多,他们最喜欢干的事,就是占据制高点,然后居高临下地倾泻火力。
他们会傻到放弃这种天然的优势?
一个念头在他脑子里炸开:这503高地,本身就是个巨大的陷阱!
他太清楚美国人的打法了。
他们不爱拼刺刀,爱用炮弹洗地。
要是自己的队伍傻乎乎地冲上那个光秃秃的山顶,等所有人都在上面集结完毕,四周山坳里藏着的美国炮兵只要一开火,那整个排的人就成了活靶子,连个躲的地方都没有。
这根本不是什么疏忽,这是一招狠毒的“空城计”,就等着你往里钻。
卜广德的后背冒出了一层冷汗。
这第二道迷魂阵,比第一道凶险百倍,它利用的是所有军人的惯性思维,谁都会觉得抢占制高点是第一要务,可偏偏这个第一要务就是通往地狱的门。
时间不多了,东边的天际已经开始有点发灰。
再拖下去,天一亮,他们这支小分队就彻底暴露了。
卜广德当机立断,命令部队原地隐蔽,然后把侦察兵全撒了出去,告诉他们:“别光盯着山顶,以503高地为圆心,给我把周围的犄角旮旯都摸清楚!
我要知道美国人到底把家伙藏哪了。”
很快,各路侦察兵的消息陆续汇总过来,结果让整个诡异的气氛达到了顶点。
在503高地周边的林子里、山坳里,又陆陆续续发现了好几顶美军帐篷,情况和第一顶一模一样,里面的士兵全都在睡大觉。
这些散落在各处的“瞌睡虫”,就像一个个路标,反复告诉你“这里很安全,我们没防备”。
可这种事情一再发生,就不是巧合了,而是明晃晃的阴谋。
卜广德心里的猜测越来越清晰:这些睡觉的兵,就是演员,是道具,是用来稳住你、让你一步步走进屠宰场的“活诱饵”。
“我亲自去看看!”
卜广德不放心,挑了几个身手最好的老兵,借着黎明前最后一点黑暗的掩护,像几只狸猫一样,朝着其中一顶帐篷侧后方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土包摸了过去。
他们伏在没过膝盖的灌木丛里,连呼吸都快停了。
卜广德小心翼翼地拨开眼前最后一道枝桠,眼前的景象让他浑身的血都凉了半截。
就在那个小土包上,一个伪装得极好的半地下火力点赫然出现在眼前!
黑洞洞的重机枪枪口,像毒蛇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山下的那顶帐篷以及通往503高地的必经之路。
机枪旁边,弹药箱堆得像小山一样,几个美国兵正全神贯注地趴在工事里,眼神警惕。
一切都明白了。
要是他们刚才真的去摸那个帐篷,恐怕人还没靠近,就会被这隐藏的火舌撕成碎片。
紧接着,其他方向的侦察组也传回了同样的情报。
他们一共发现了三个这样的隐蔽火力点,构成一个标准的“品”字形,像三颗毒牙,把空无一人的503高地和那些“诱饵”帐篷死死地护在中间。
这三个火力点,才是美军防御体系的真正核心,十几挺重机枪,再加上弹药手、观察员,兵力起码是一个加强排。
谜底终于揭晓。
美国人布下的这个局,环环相扣:先用小利引诱,再用空城计迷惑,最后用交叉火力网收割。
现在,轮到卜广德出牌了。
他看了一眼渐渐发白的天空,迅速在心里盘算出了一个狠招:将计就计,声东击西,中心开花!
他把队伍分成三路,对着手下的班长们低声下达了命令。
随着他一声令下,其中一个小队突然朝着中间的二号火力点发起了攻击,几颗手榴弹的爆炸声和零星的枪声,瞬间撕裂了黎明的宁静。
果不其然,另外两个方向的一号和三号火力点里的美国兵立刻被吸引了,以为志愿军的主攻方向是那里,纷纷把重机枪调转过来,朝着枪响的方向疯狂扫射。
就在他们把后背和侧翼完全暴露出来的那一刻,卜广德亲自带领的两路主攻部队,如同从地底下钻出来的猛虎,从最刁钻的角度扑了上去!
美国兵的夜战能力本来就一般,这一下被打了个完全的措手不及,阵地里顿时乱成一锅粥。
重机枪这种大家伙,在几十米的近身肉搏里,笨重得像根烧火棍,根本施展不开。
而志愿军的战士们则把近战、夜战的本事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冲锋就把敌人分割包围,冲锋枪的短点射和漫天飞舞的手榴弹,很快就让美军的机枪彻底哑了火。
一场原本设计精巧的伏击战,被卜广德硬生生变成了志愿军的歼灭战。
三个火力点被摧毁,剩下的美国兵四散奔逃。
天色大亮时,五座预定目标山头,已经全部插上了红旗。
卜广德站在503高地的最高处,脚下是缴获的美式重机枪、火箭筒和堆积如山的弹药。
胜利来得如此顺利,顺利到让他心里又泛起了一丝不安。
他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这是老兵的本能。
他立刻又派人扩大搜索范围,仔仔细细排查周围是否还有更大规模的敌人埋伏。
直到确认敌人主力确实已经撤退,这片区域真正安全了,卜广德那根从半夜就一直紧绷着的神经,才算真正松了下来。
当志愿军大部队顺利通过这片被卜广德扫清的区域时,军首长听完汇报,走到卜广德面前,用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只说了一句话:“打得漂亮!”
卜广德只是点了点头,他的目光已经越过了刚刚占领的山头,投向了更远、更深的黑暗。
在那里,大部队的穿插路线刚刚打开,而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
参考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史》(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 编著),军事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决战朝鲜》(李峰 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3年版。

